游客
题文

材料一: 2009年9月10日 ,在大连市举行的2009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警告说,保护主义只会拖累世界经济复苏,最终受害的是各国企业和人民。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逍除,全球反对保护主义的决心不能动摇,要警惕和纠正形形色色的隐形保护主义行为。中国以实际行动覆行了反对保护主义的诺言,中国也期待各国的共同行动。
材料二:2009年9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罚性关税。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族的惩罚性关税税率第一年为35%,第二年为30%,第三年为25%。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在一项声明中说,中方当日正式就美相关措施提出世贸组织争端机制框架内的磋商要求。美方对中国输美轮胎采取特保措施,是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错误做法。中方希望各方能够体会到中方坚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决心,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尊重多边贸易规则,共克时艰,推动全球经济尽快复苏。
(1)运用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坚决主张共同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必要性。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新形势下我国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过程表

步骤
时间
内容

2008.3-2010.2
发改委调查研究、形成“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想

2010.2—2010.10
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起草、通过

2010.10—2011.1
国家规划专家委员会认证


党中央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意见

2011.3
全国人大审议并批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公布


规划实施

分析材料内容所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材料二:2011年9月27日下午,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两车追尾事故,造成200多人受伤,公共交通安全问题再次引起人们关注。任何一起重大事故之前总有许多小的故障发生。上海地铁此前就已发生过诸如开错方向、半路搁浅等多起故障,这次事故表明,“防微杜渐”不能是一句空话,有关方面要认真汲取教训,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2)血的教训蕴含深刻道理。请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要“‘防微杜渐’,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6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当年,中国革命的航船从南湖起航时,我们党只有五十多名党员。90年英勇奋斗,我们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八千万党员的执政大党,成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注定要在风雨中发展壮大,因为她要推翻的是一个反动力量十分强大的社会制度,她要建立的是中国自古未有的社会制度。因此,风风雨雨在所难免,但是因为她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利益,党旗总能历风雨而弥艳。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
材料二:2011年10月18日下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闭幕。全会的一个重要议程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让文化走出去,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明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近年来,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气候问题,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以低能耗、低消碳、低开支为核心,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渐渐被人接受,低碳理念也渐渐深入人心;同时,低碳理念也催生了“低碳一族”,低碳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的必然性。(10)

材料一我国连续几年粮食增产。在自然灾害频发、资源约束加剧的情况下,能取得这一成绩,国家财政的大幅投入功不可没。从2004年开始,国家开始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的补贴;后来又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而后又安排了100多亿元农资综合补贴……巨额的资金投入对粮食稳定增产发挥了重大作用.
材料二目前,虽然我国粮食生产成绩喜人,但从长期看,粮食供给形势依然严峻,我国每年粮食消费量占世界粮食消费总量的1/5,是世界粮食贸易量的2倍左右,粮食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对此,党和国家反复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
材料三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巩固、发展和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要根据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需要,统筹研究重要农产口的补贴政策。强农惠农政策要向重点产区倾斜,向提高生产能力倾斜。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起来材料一,分析说明国家财政对于我国粮食稳定增产发挥的作用。
(2)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反复强调“粮食安全的警钟要始终长鸣”的理由。
(3)结合材料三,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因说明实施强农惠农政策必须坚持“两个倾斜”的依据。

材料一:建国6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了近80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正稳步迈向全面小康,已从低收入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的成功,得益于中国模式。
材料二:2010年10月31日,历时半年的上海世博会落下帷幕。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上海市政府号召广大群众以迎世博为主线,“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百万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志愿服务,上海世博会“创作了一曲人类新世纪的美妙乐章”。
材料三为了促进经济发展A市政府准备引进一家化工企业,并将此决策进公示。有群众向政府发来邮件,指出此项目有可能会对本市的水资源及空气造成污染。政府高度重视此意见,于是召集专家进行分析论证,同时,举办社会听证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最后放弃引进该项目。
(1)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简要提出四项能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制度及政策。
(2)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广大人民群众“认同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的原因。
(3)材料三体现A市群众是如何参与民主决策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