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结构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目前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利用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大量树突状细胞,为高效培育免疫细胞提供了新技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
B.若培育出能![]() |
C.树突状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 |
D.树突状细胞可与病原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
在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花生子叶脂肪颗粒的鉴定三个实验中,它们的共同点是()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 B.适当提高温度将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
C.都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 D.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
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肠道中的A进入肝细胞使细胞内ADP含量降低 |
B.胰岛素能促进5、7、8过程,胰高血糖素能促进6、9过程 |
C.图示三种细胞对血液中A浓度依赖最大的是脑细胞 |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 |
下图是某植物叶片中物质或生理过程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处于图①状态的植物叶片可能正处于衰老过程中 |
B.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图②时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
C.图③表明淀粉的形成是由细胞中的游离的糖转化而来 |
D.图①②③中所示的变化均是植物叶肉细胞衰老的生理表现 |
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植株比乙值株固定CO2的能力强 |
B.0~20min 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 |
C.0~25min 期间乙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增强 |
D.30~45min 期间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相等 |
下列生命活动和技术中,不发生膜融合的是()
A.神经递质的释放 | B.核糖体合成的肽链进入内质网加工 |
C.溶酶体清除进入细胞的颗粒物 | D.制备杂交瘤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