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D.阙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羁縻不得还
B.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C.帝高阳之苗裔兮
D.恐年岁之不吾与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C.“邻之厚,君之薄也。”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D.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并没有履行诺言。

翻译下面句子。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③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阅读,完成下面小题。(共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潘锦芳传
(清)施补华
潘锦芳,湖州卖酒翁也。少习拳勇技击,谊心直气,市井无赖咸惮之,已而折节为善。谦谨畏事,犯而不校。晚年酒益雠,家富,子孙内赀①为品官,翁称封君②,而谦谨加甚。每入市井,伛偻旁行,与庸保③语,兄之弟之。郡县大夫与缙绅之征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为人平争斗,偿逋负,事解不居其名。
咸丰庚中,粤贼攻湖州,赵忠节公以乡兵守城,指翁告人曰:“此游侠之雄也,惜乎老矣!”辛酉之,贼陷会城,围湖州益亟,而江苏巡抚驻军上海,忠节作血书乞援。募能犯围出者,翁请独行。及陈血书,议以松江提督曾秉中帅水师绝太湖而西,为外内合攻之计。乡人贾于上海者,聚资十万饷之。行有日矣,有尼之者,中变,翁乃流涕言曰:“老夫出城时,城中粮已尽矣,兵一日两粥,民食草根树皮,空巷敝庐,死人相枕。生者数老夫之行,日暮待援,惧不相保。城外贼如麻,登高叫呼,兵在城上与之应答,岌岌将为变。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乡人贾于此者,念在围城父兄子弟、宗族姻连,其情愁急,恨水师无翮而飞也;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死之六月,为同治壬戌五月,湖州城陷,翁家亦破。翁之诸孙,至今以酒为业。
施氏曰:同治壬申、癸酉间,重修湖州府志,余言潘锦芳事,宜附壬戌殉节诸君之后,或以卖酒者少之,遂不得书。呜乎,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
注:①内赀:即“纳资”,交纳钱款捐官,买官职。②封君:子孙贵显,父、祖因而受到封典的,称封君,也称封翁。③庸保:雇工
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市井无赖咸惮之惮:害怕,畏难。
B.已而折节为善折节:降低身份。
C.围湖州益亟亟:急速,急迫。
D.聚资十万饷之饷:馈赠,赠送。

以下各组能直接表现潘锦芳“忠烈”品格的一组是
①少习拳勇技击,谊心直气 ②募能犯围出者,翁请独行 ③谦谨畏事,犯而不校
④老夫病且死,犯围为此行 ⑤翁卖酒者也,赵忠节公识之矣 ⑥举拳击案,大呼呕血以死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潘锦芳年轻时习过武,后来他谨言慎行,晚年虽家道殷实,但做事低调,为他人平争斗还欠债不求扬名致谢。
B.文章善用语言描写,潘锦芳为救兵不肯前来而激愤的一番陈词,形象极其鲜明生动,赤诚之心昭然可见。
C.作者赞美了潘锦芳具有侠肝义胆,又对朝廷官吏贻误战机,失陷城池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与愤恨。
D.潘锦芳为全城人冒死求援,结果却因是卑贱的卖酒人而不能名列地方史册,作者对此表示遗憾与惋惜。

翻译下面的句子
(1)郡县大夫与缙绅之征而归者,敬翁为人,诣之,匿不敢见。(4分)
(2)生者数老夫之行,日暮待援,惧不相保(3分)
(3)彼尼之者,何其不仁乎!呜乎,吾不复见赵公矣!(4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谦恭,敏而好词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窃:暗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B.广遂上书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
①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② 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 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 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
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谦恭,敏而好词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窃:暗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B.广遂上书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
①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② 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 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 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
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谦恭,敏而好词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窃:暗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B.广遂上书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
①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② 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 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 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
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小题。(每小题3分)
疏广字仲翁,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地节三年,立皇太子,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上甚欢悦,顷之,拜受为少傅。太子每朝,太傅在前,少傅在后,父子并为师傅,朝廷以为荣。在位五岁,皇太子年十二,通《论语》、《孝经》。广谓受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岂如父子归老故乡,以寿命终,不亦善乎?”广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广既归乡里,日令家供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数问其家金余尚有几所,趣卖以供具。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冀及君时颇立产业基阯,今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以闲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终。
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选广为少傅,数月徙为太傅徙:调职
B.广兄子受,好礼谦恭,敏而好词敏:敏感
C.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谒:进见
D.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人广所爱信者窃:暗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一组是:()

A.顷之,拜受为少傅
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B.广遂上书乞骸骨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而死
C.上以其年笃老,皆许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耶
D.今日饮食费且尽

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疏广对子孙教化有方的一组是 ( )
① 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② 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
③ 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
④ 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
⑤ 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⑥ 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疏广自幼勤奋好学,深明《春秋》,远方之人也来向他问学。其兄之子疏受谦
恭谨慎而有口才。叔侄二人并为皇太子师傅,朝廷引以为荣。
B.皇太子初学有成后,疏广心怀知足常乐、功成身退的想法,要求归老故乡,虽然中途曾经后悔,但最终还是提交了辞呈,并获得皇上的应允。
C.疏广认为自己的金钱为朝廷所赐,应当自己用来颐养天年,因而回归故里之后,并未打算要将钱财留给子孙,每日均请亲朋故友宴饮娱乐。
D.疏广的子孙见饮食费用甚巨,就请人劝疏广多置田宅。疏广表示财产只能使子孙怠惰罢了,应当让他们自食其力,过与平常人相同的生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