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
|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 |
|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
据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苏州禁立踹匠会馆碑记载:“布商程同言等告王德等煽惑踹匠(将棉布压平的工匠),加价敛银,……倡言欲作踹匠会馆。”此记载可考证清代
| A.区域商人群体的形成 |
| B.棉纺织工人与政府的矛盾 |
| C.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 |
| D.长途贩运业迅速发展情况 |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五年五月诏告天下:“今州县城市乡村,或有冻馁不能自存者,令里中富室假贷钱谷以资养之,工商农业皆听其故。”此规定
| A.旨在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
| B.反映了明初社会经济困难 |
| C.体现了农工商并重思想 |
| D.有利于民间商业资本发展 |
据记载,宋太祖时规定参知政事“不宣制、不押班、不知、不升议事堂(宰相办公地)”,但到宋太宗时“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知印,……遇宰相、使相、亲王得议军国大政”。此变化反映了
| A.中枢体制得到了完善 | B.宰相职权得到了扩大 |
| C.君权与相权冲突加剧 | D.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
秦朝“以地域划分为基础来进行统治和管理,较之以血缘划分管理为基础更具稳定性”。材料表明
| A.官僚政治具有历史进步性 |
| B.郡县制度强化了皇权专制统治 |
| C.贵族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 |
| D.分封制崩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
自《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美国对墨西哥的产品进口关税平均下降84%,墨西哥对美国的产品进口关税下降43%;墨西哥在肉、奶制品、玉米等竞争力较弱的产品方面,有较长的过渡期。同时,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产业部门有10~15年的缓冲期。以上材料表明( )
| A.自由贸易区存在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
| B.自由贸易区存在贸易的不平衡性 |
| C.自由贸易区对发达国家有利 |
| D.自由贸易区对发展中国家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