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区域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北部平原地区春季土壤旱情严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图中A是所在河流上迄今争议最少的水利枢纽工程,其名称是__________(2分)。该水利枢纽工程以下河段径流量沿途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2分),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读环渤海地区图文资料,完成(1)~(3)题。
环渤海地区由濒临渤海的京、津、冀、辽和鲁五省市组成,该地区依托丰富的石油、煤炭、铁矿等资源以及人才、科学技术的优势,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
(1)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发展,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2)环渤海地区的工业部门以重化学工业为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其问题主要有哪些?
(3)天津近、现代工业集聚地经历了由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附近→市区海河两岸、铁路沿线→市区边缘→滨海地区、卫星城镇的变化过程。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2分)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棉花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25~30℃,开花、结铃和纤维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简要说明限制英国棉花种植的气候条件。
(2)简要说明印度适合水稻种植的气候条件。
(3)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的中心,每年有大量的棉纱、棉布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简述孟买成为棉纺织工业中心的主要区位条件,
(14分)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通常按年龄把人口划分为少年人口(0-14岁)、青壮年人口(15-64岁)和老年人口( 65岁以上)。说出我国1982-2010年少年人口、青壮年人口、老年人口比重的变化。
(2)比较1982年我国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推断我国即将面临的人口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甲地为宁夏中卫市系我国最大的硒砂瓜种植基地。该地区硒砂瓜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硒、锌、钙、钾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硒砂瓜个大、瓤红、汁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当地农民创造出了压砂种瓜这一节水保墒的旱作农业种植模式,即在土地上压上一层砂砾,铺上一层薄膜,瓜苗就从石头缝里“蹦”出来,有效地提高了瓜的质量和产量。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1) 甲地种植硒砂瓜的有利自然条件。
(2) 甲地地表砂砾对当地西瓜生长的有利影响。
(3)分析甲地农民采用的薄膜覆盖技术对硒砂瓜生长过程的影响。
(4)分析乙地区种植西瓜的劣势气候条件。
(5)借鉴甲地的发展经验,简述乙地区改造西瓜种植气候条件应采取的措施。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 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点分别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