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4—5月,诸藩均上表“奉还版籍”)7月25日,天皇批准各藩之“奉还”,却不再授封,而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共274人),使之成为地方官。以上现象产生的最主要的作用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控制了地方政权 |
C.废除了分封制 | D.取消了幕府封建领地 |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C.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D.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注重枪杆,一个注重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文中描述的现象应该发生在( )
A.国民革命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
A.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
C.袁世凯复辟帝制 |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两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国际环境有利 | B.民族独立实现 |
C.社会性质改变 | D.政府大力支持 |
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