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革是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千年的世界文明发展历程,也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革命相更替、互为作用的运动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与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这二次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到:“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下图是湖南里耶出土的大量竹简,它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的官署档案。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区
B.秦朝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
C.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
D.郡县制已经推行

某知名学者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_______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这段引文空格处应该填()

A.夏禹 B.商汤 C.周武 D.秦皇

据《菏泽信息港》信息,山东鲁西南一带县区男女婴儿性别比例严重失调,部分县区甚至高达157:100,还有部分家庭因此破裂,从观念因素形成的源头考虑,根源当首推()

A.中央集权制的存在 B.对宗法血缘关系的重视
C.经济生活条件的改善 D.古代法律不完善的误导

《国学》杂志评论我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的嫡庶权益分配,嫡统庶,以庶辅嫡。”与此评论无关的制度应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世官制度 D.丞相制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