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阅读短文,回答下列各题。
“高等动物的后代都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发育而成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用人工的方法在鱼类和两栖类中获得了单性后代。例如,我国著名的实验胚胎学家朱冼教授,用玻璃细丝刺激上海蟾蜍产生的卵①,经过多年实验,前后获得了23只无父亲的小蟾蜍②,其中一只小蟾蜍在次年顺利产出了3000多枚卵子③,受精后发育良好,并获得了新一代的小蟾蜍800多只④,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蟾蜍。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后代,也叫雌核发育。
(1)卵产生的方式是________(填分裂方式)。
(2)小蟾蜍的性状和谁相似?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卵子的遗传物质和①中卵的遗传物质是否一样?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一代小蟾蜍的遗传物质和②中小蟾蜍的是否完全一样?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面②中小蟾蜍的性别全是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中小蟾蜍的性别是_________。
如图1表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出现的凝缩松展的周期性变化,图2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1表示的周期性变化发生在植物根尖细胞中,请用箭头和字母表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染色体凝缩程度最高的时期是________(填时期名称)。
(2)图中从a到b染色体发生了解旋过程,则此过程发生在________期,此时期细胞中其他的动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图2所示时期对应图1中________(填字母)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倍增的时期是________(填字母)
(4)研究发现在染色体发生这种周期性变化的同时,细胞内会伴随着某些蛋白质的周期性合成和降解,如SPF蛋白在b→c过程中含量升高,随后减少,请推测SPF蛋白质很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1~3表示真核细胞3种生物膜结构及其所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的生物膜是________________,所进行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存在3种信号分子,但只有1种信号分子能与其受体蛋白结合,这说明受体蛋白具有______________;这些信号分子可能是______________。
(3)图3所示生物膜特有的物质是________;其产生的ATP参与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
(4)叶肉细胞与人体肝脏细胞都具有图________(填图序号)中的膜结构。
(5)图1~3中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6)图1~3说明生物膜具有的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研小组对某种经济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结果如图(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的程度)。
(1)图甲表示全光照和不同程度遮光对该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上。需先用________(填溶剂名称)提取叶片中的色素,再测定叶绿素含量。用纸层析法进一步分离色素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_。
(2)据图分析,该植物可通过______________以增强对弱光的适应能力。
(3)图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条件下,温度、光照强度、该植物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气孔张开的程度)的日变化趋势。8:00到12:00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8:00时叶肉细胞内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一天的6:00~18:00时间段内,_________时刻植物体内含有机物最多。
(4)实验过程中,若去除遮光物,短时间内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C3化合物含量________。
变形虫和眼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下图a→b→c→d表示眼虫被变形虫吞噬和消化的全过程,据图回答:
(1)②是起源于①的一种细胞器,叫__________,其中包含消化食物的水解酶;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它还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它们在合成后,进入经初步加工后转运到①。
(2)a和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生物膜的__________,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__________
(3)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对变形虫进行染色后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被染成绿色的结构是_____。此时还能看到上图所示的过程吗?你的判断及理由是:__________。
(4)变形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2分,共16分)
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
酵母膏 |
无机盐 |
淀粉 |
纤维素粉 |
琼脂 |
CR溶液 |
水 |
|
培养基甲 |
+ |
+ |
+ |
+ |
- |
+ |
+ |
培养基乙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