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根据下列不同遗传问题情形,回答有关问题。
Ⅰ.若果蝇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体色,D、d控制复眼形状,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将纯合的两种果蝇先后进行如图杂交: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1)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控制复眼形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写出F1雌雄个体的基因型                                 
Ⅱ、(1)下图表示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图中Ⅰ区的染色体片段在XY染色体上是同源的,其余片段非同源。

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是一对伴性遗传的性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b)为显性。为了弄清楚该基因位于图2中的哪一个区,有人做了以下杂交实验:
材料:表现型分别为雌性刚毛、雌性截毛、雄性刚毛、雄性截毛四种纯合子果蝇。
实验过程及分析:
(1)从提供的材料看,该基因不可能位于Ⅱ-1区,理由是                     
(2)选择表现型为                  的组合作亲本杂交,通过一次杂交,如果后代
                则该基因位于Ⅰ区,如果后代               则该基因位于Ⅱ-2区。
(3)选择雌性刚毛和雄性截毛杂交,预测当该基因位于Ⅰ区和Ⅱ-2区两种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否一定相同        (填写“一定”或“不一定”),当该基因位于Ⅰ区时,写出子一代雌雄个体交配产生子二代的遗传图解。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所有细胞生物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这是细胞具有统一性的证据之一。请回答:
(1)19世纪,人们发现了染色体在细胞遗传中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的遗传功能时,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关键思路是最终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其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通过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因而DNA分子能比较准确的在亲子代间传递信息。(3)为研究DNA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该实验要探究的是,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
实验二:将大肠杆菌中提取的DNA分子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的试管中,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产物的含量。该实验模拟的是过程,不能检测到产物的原因是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2)请你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

①将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

下图甲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叶片吸收和释放气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假定植物叶片的呼吸速率不变),图乙和图丙表示天气晴朗时某作物一昼夜内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B点和A点相比较,B点叶肉细胞中特有的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     。光照强度由A到C范围内,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植物体合成有机物的速率、C3化合物的量的变化依次是    
(2)用生长旺盛的水稻叶片提取和分离叶绿素时,在滤纸条上色带最宽的色素是    。(3)图乙和丙中,最可能代表夏季一昼夜二氧化碳吸收和释放情况的是图    
(4)图乙中,作物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间是   。S1、S2、S3表示曲线与时间轴之间围成的面积,已知该作物能正常生长,则S1、S2、S3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         
(5)图丙中,时间D—E内二氧化碳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是
(6)光合产物从叶片中输出的快慢影响叶片的光合速率。若摘除花或果实,叶片光合速率随之降低的原因是            

实验误差是高中生做实验时经常面对的问题,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中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请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向试管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2)若利用小麦根尖的成熟区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
(3)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性糖时,将甘蔗组织制成甘蔗汁,向其中注入1mL斐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将试管放入盛有50~60℃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2min,试管中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原因是
(4)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很规范,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有:①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②

下表是林蛙受精卵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发育成成蛙的性别情况:

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
个体发育过程的环境温度
成蛙的性别
XX
20℃
雌性
XY
20℃
雄性
XX
30℃
雄性
XY
30℃
雄性

请回答:
(1)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成蛙性别有差异说明了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雪蛤膏主要是用林蛙的输卵管和卵巢制成的,试解释在热带地区一般不出产该产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温度只影响林蛙的性别,而不影响其性染色体组成,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材料用具】同一双亲产生的林蛙受精卵600个、显微镜、所需试剂等。
【实验步骤】
Ⅰ.取同一双亲产生的适量的林蛙受精卵,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编号甲、乙;
Ⅱ.在相同条件下将甲乙两组受精卵培养成成蛙;
Ⅲ.统计分析各组林蛙的雌雄个体的数目;
Ⅳ.在每组中随机取数目足够多的雄蛙,分别从其体内选取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进行一系列处理,分析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并进行统计。
【实验分析】
①请改正步骤Ⅱ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Ⅳ中,每组要取数目足够多的成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分析性染色体组成时,应选用何种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中对染色体染色所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改正步骤Ⅱ后,甲乙两组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在300C条件下发育成的雄蛙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含有X染色体最多有___条;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雄蛙与雌蛙交配,在20℃条件下发育的后代中性别有_______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