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开国”,中国的“门户开放”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殖民地标志着
|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B.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 |
| C.工业革命结束 |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
反对建立电话电报事业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人架设电线就是不孝,不孝必然不忠,架设电线必然导致不忠不孝,罪莫大焉!”持此观点的应是
| A.洋务人士 | B.顽固势力 |
| C.维新人士 | D.革命党人 |
叶德辉(1885年中举人,1892年成进士授吏部主事)曾对某一人物进行批判:“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这里的“某一人物”应是
| A.严复 | B.康有为 |
| C.谭嗣同 | D.孙中山 |
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把传统的封建制度作为立国根本,发扬光大 |
| B.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来抵抗外来侵略 |
|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
| D.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
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 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看后庭花” |
|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
|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