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战战后初期列强在亚太地区的状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高涨 | B.太平洋上的势力范围进行了重新划分 |
C.德、俄基本退出争夺 | D.美英在抵制日本扩张的态度上截然相反 |
《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把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
B.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
C.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
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
1967年7月,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在一次讲话中说:“在经济秩序中,这样一个时代已经到来,在美国巨大的生产能力、贸易能力不受到伤害的同时,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崛起了,以至成为使美国感到极为不舒服的竞争对手。”这些话( )
A.与当时的历史事实基本相符 |
B.说明法国已足以与美国相抗衡 |
C.说明欧共体的成立步履维艰 |
D.证明经济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认为美国政府必须首先采取步骤来结束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我们必须采取这些步骤,因为由于目前存在的看来是无法调和的分歧,苏联不可能采取这些步骤。”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美国试图与中国改善关系 |
B.美国坚持孤立中国的政策 |
C.美国认为美中矛盾大于中苏矛盾 |
D.美国希望瓦解中苏同盟关系 |
继春季外交高潮后,今年夏季我国外交将迎来第二轮热潮,7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在俄罗斯乌法举行。当月,还有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9月我国将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同月习近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这一状况最能说明( )
A.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
B.中国坚定奉行友好结盟外交政策 |
C.中国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 |
D.中国倡导建立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
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但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的“蓄发令”再到辛亥革命的“剪发易服”和随之出现的“保辫会”,国人的头发承载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下面对“辫发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深受欧美文化的影响 |
B.体现了人们思想的不断解放 |
C.是激烈政治斗争的反映 |
D.是国人文明程度不一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