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的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 )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C.文化继承 |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后汉书》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古代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两者的共同点
A.都看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
B.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都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
C.人们的行为举止体现了交往方式的差异 |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
曾著有《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等作品的作家王海鸰被誉为“婚姻第一写手”。她认为婚姻会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我国的情况是,结了婚,对方就不能有隐私了,只要有隐私,就是不忠诚了。在美国,夫妻双方都有人格上的尊重,给对方心灵保留很大的空间,夫妻双方如果查看对方的手机,他们会引以为耻。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 | B.西方的交往方式更透明、更独立 |
C.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D.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神马都是浮云”,“被××”,“给力”,“我爸是李刚”等成为网友和媒体热议的焦点,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网络流行语体现了
A.文化源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 |
B.流行文化具有更恒久的价值 |
C.网络已取代传统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D.文化创新已成为文化继承的前提 |
宗教的悲剧有多种走向。取其上者,在人类的意义上走向崇高;取其下者,在狭窄的意气中陷入争斗。与此包含同一价值取向的说法有
A.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来秋风悲化扇 |
C.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
D.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
任何像样的宗教在创始之时总有一种清澈的悲剧意识,而在发展过程中又因与民族问题紧紧相连而历尽艰辛,彼此都承受了巨大的委屈。结果,原始的悲剧意识又加入了历史的悲剧体验,谁都有千言万语,谁都又欲哭无声。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继承性②文化传承中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③宗教文化是各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④宗教文化随时代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