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我国西南几省的大旱,极大地影响了冬小麦、油菜等的生长。请回答有关问题:
(1)许多植物在遭受干旱等非致死性逆境袭击时,细胞内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有明显提高,从而提高细胞______能力,增强对逆境的适应性。
(2)人们发现一些抗旱植物的原产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从生物进化角度看,抗旱类型的形成是长期______的结果。我国科学家正在积极克隆荒漠植物甘草的一系列抗旱基因,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抗旱能力更强的冬小麦已为期不远,这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
(3)用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冬小麦必须经过春化作用才能抽穗开花。但高温、缺氧和缺水等均可以解除春化,下表是对冬小麦进行春化处理的研究结果,请回答:
|
冬小麦幼苗 |
||
处理方式 |
未经低温处理 |
经低温处理 |
先低温处理后再干旱处理 |
硷测结果 |
没有特殊蛋白质出现 |
有特殊蛋白质出现 |
出现特殊蛋白质,干旱处理后特殊蛋白质消失 |
现 象 |
不抽穗开花 |
抽穗开花 |
不抽穗开花 |
①春化作用产生的物质是否是基因突变所造成? ______,春化过程的实质是使植物体内某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稳定性差异,该过程称为______。
②科学家发现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冬小麦,可以使冬小麦不经过低温处理也可以抽穗开花,为了确定赤霉素对冬小麦进行春化作用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未经春化的冬小麦幼苗为材料,用AB两种浓度(A浓度>B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分别处理冬小麦幼苗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都没有抽穗开花。为达到预期目的,你认为进一步的探索需配制的赤霉素溶液的浓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开花时,因干旱影响传粉受精,有人建议对小麦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以减少损失。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请指出这种做法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矮茎(h)为显性,。甲图为红果高茎番茄植株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获得植株B的方法称为。该红果高茎番茄植株的基因型是,它的遗传遵循定律
(2)乙图为用该红果高茎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有关操作的示意图,试分析回答:
①图中植株A称为,该植株基因型及比例是。
②植株C可能有种基因型,种表现型。
③植株B、C相同的基因型有种。
(3)植株B与植株C相比,特点是。
(4)如果该红果高茎番茄植株自交,所结果实的颜色为。
水葫芦1901年作为一种花卉引入我国,50~60年代作为猪饲料推广种植,后逸为野生。由于水葫芦疯长,滇池草海60年代还有16种高等植物,到90年代只剩下3种。
(1)右图为上述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其中共有条食物链,占二个营养级的生物是。
(2)福寿螺属于第营养级,它急剧增多的原因是
、(写出两个原因)。
(3)若每只幼螺重5克,要长到重150克,则至少要消耗克水稻(假设单位质量的螺和水稻含相同的能量)。
(4)从上述材料可知,外来人侵物种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是,从而使当地生态系统稳定状态遭到破坏。
(5)为解决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问题,有关方面设想从原产地引进天敌,然而,专家们仍不无忧虑。你认为专家们的忧虑是什么?。
图甲、乙是两个家族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是________性遗传。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3)图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Ⅰ-2的基因型是________。
(4)若图甲中的Ⅲ-8与图乙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
(5)若图甲中Ⅲ-9是先天愚型,则其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的卵细胞和________的精于受精发育而来,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____ ____。
如图所示是某家族系谱图,已知控制遗传病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于隐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遗传病甲病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属于___________性基因;
(2)若Ⅱ3与Ⅱ4婚配,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疾病的男孩,他们的第二个小孩是正常男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
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据图回答:
(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条件下,RR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