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指出:中部地区六省一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切实改变农村面貌。二要按照优化布局、集中开发、高效利用、精深加工、安全环保的原则,巩固和提升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地位。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次序上的变化能引起质变
②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方面的变化必然引起事物的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④当部分以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假设2012年1个单位的A国货币等于7个单位的C国货币,A国实际需要货币量为100万亿。2013年A国推行量化宽松的政策,多发行货币10万亿,且A国货币相对C国货币升值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件2012年100单位A国货币的商品到2013年用C国货币表示为
A.847 | B.1210/7 | C.7000/11 | D.700 |
党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十二五” 规划建议提出这种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②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决定作用 ④消费制约着生产和经济的发展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表示某商品M需求曲线的变动情况(横轴为M商品需求量Q,纵轴为M商品价格P)。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汇率降低引起国外对M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到 D2的变动方向
②增加M购置补贴引起国内对M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到D1的变动方向
③收入预期增加引起国内对M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到D2 的变动方向
④M的互补品降价引起国内对M需求量的变化符合D。到D1的变动方向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读下图。货币也有价格,在国际上,汇率是货币的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种货币的价格同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如图:Q表示美元的数量,P表示美元的价格(单位:人民币),S是美元的供给曲线,D是美元的需求曲线,对图中由M1点至M2点产生的变化结果及其可能的原因描述正确的是()
A.美元贬值。原因:美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印发美钞,导致美元在美国国内的购买力上升,美元对内贬值 |
B.美元贬值。原因:美国从中国增加进口,导致外汇市场上美元供给增加,美元对人民币贬值 |
C.美元升值。原因:中国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和消费,导致物价上涨,人民币在中国国内的购买力下降,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 |
D.美元升值。原因:美国对中国增加出口,导致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供给上升,美元对人民币升值 |
假设2011年甲国W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240元,出口到乙国,用乙国货币表示为 600元。2012年甲国生产W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且甲国通货膨胀率为25%。 若2012年甲乙两国汇率不变,不考虑其他因素,则W商品用乙国货币表示为()
A.615 元 | B.625元 | C.635 元 | D.645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