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我国设立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30周年。30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探索中前进,在开拓中发展,在创新中提高,谱写了一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大发展的壮丽史诗。地方人大常委会( )
A.是我国的行政机关 |
B.在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
C.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
D.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
弹指一挥间、沧桑巨变6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亿万人民艰苦创业,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
30年前,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当时中国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场讨论把中国推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一个哲学命题使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走上繁荣富强之路。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B.社会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
C.哲学不仅是世界观还是方法论 | D.哲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文明古国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特大洪水、雪灾、地震都没能中华儿女。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会变成小小的烦恼,再小的帮助乘以13亿,会变成大大的扶持。这体现了
A.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 B.社会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明代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两个人的观点共同体现了
A.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就是敢于怀疑一切、否定一切 |
B.要敢于否定书本和权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
C.辩证法的革命精神要求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的成规陈说 |
D.要对现存事物的充分肯定的理解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充分否定 |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全力破解三个“最需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体现的哲理有
A.办事情要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B.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C.正确意识对事物具有推动作用 | D.创新是促进事物发展的唯一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