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需求法则是指商品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随其价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规律。但生活中有时东西越贵越有人买,如天降大雨,小贩趁机提价推销雨伞,雨伞却卖得很不错。这表明此时

A.需求法则不起作用 B.处于卖方市场 C.处于买方市场 D.雨伞的价值上升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2年以来,全国新闻界积极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大批编辑作者
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
工作上取得积极进展。据此高二⑴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主题为“深入基层实
践,守望幸福家园”社会实践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活动。
【追根溯本源】
同学们在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号召进行了研读,他们了解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走”是途径、是载体,“转”和“改”是目的、是重点,只有在“走”的过程中实现了“转”和“改”,这项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标。文化工作坚持“走转改”,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观的生动诠释。
⑴请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内涵。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许多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
资料链接: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模式下,所谓的“日货”,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
⑴请用认识论有关真理的知识,谈谈你对“抵制日货”的看法。
⑵在此背景下,理性爱国思潮逐渐在网络和社会上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浮躁的想法。请你结合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理性爱国。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2012年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二十周年。邓小平同志强调“改革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20年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使人们从“凡事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20年来,这一谈话精神不断被现代化实践证明其正确性,;20年来,现代化实践也不断结出硕果,改革开放实践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值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周年之际,中国将充满信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探索。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南方谈话发表二十年来反映出的哲学道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2012年底前完成无人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载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技术、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这表明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的变化发展的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辩证统一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下列对俗语、谚语和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①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③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