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第一年,国民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7%;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品产销两旺,经营效益明显提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走向合理。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的比重明显增加,10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首次超过7%。居民家庭支出结构发生变化,轿车日益成为大众消费品。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市场规模扩大 ②能耗总量减少③居民存款增加 ④依靠科技进步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传统就业领域和岗位,大城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吸纳能力趋于稳定。“转变就业观念,除了鼓励毕业生援助西部、自主创业外,还要使就业面向广大的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为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就业难的问题,党和政府要()
1规范劳动就业市场 2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3增加就业岗位 4加强社会救济
A.123 | B.124 | C.234 | D.134 |
费尔巴哈说过:“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这句话体现了( )
A.世界无涯,人的认识能力有限 | B.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 |
C.人人都能认识世界上的事物 | D.事物都是可知的,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事物 |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传统就业领域和岗位,大城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领域的吸纳能力趋于稳定。“转变就业观念,除了鼓励毕业生援助西部、自主创业外,还要使就业面向广大的民营经济和中小型企业。”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A.我国人口众多,就业问题难以解决 | B.签订就业合同是解决就业难的关键 |
C.缺乏劳动技能造成了劳动者就业难 | D.改变择业观念有助于解决就业难问题 |
政府部门搬出繁华闹市区已经是省会城市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于政府搬迁,有的市民认为花钱太多而没有必要,有的认为政府搬迁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缓解交通。市民对省、市政府的搬迁有不同的意见,这说明( )
A.市民的认识受到时间地点和条件的限制 | B.人们的利益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也不同 |
C.认识事物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 D.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往往是相伴而生的 |
据报道,山东省青岛市在发展经济中布下一着“妙棋”,就是“送”企业。前几年,他们把青岛汽车制造厂“送”给了中国一汽,之后又把青岛石油厂“送”给了中国石化。该市有关领导表示,只要有利于产业集聚和企业升腾,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优质企业送出去,图的就是把这些企业做大、做强。“送”企业的目的是()
1形成规模效益 2增强企业竞争力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对企业破产的一种方式
A.123 | B.234 | C.14 | D.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