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近6000字,分为“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
材料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指出我国振兴文化产业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坚持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增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提升文化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道路,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积极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内外并举,积极开拓国内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1)阅读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0分)
(2)结合材料二,请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振兴我国的文化产业提出几点建议。(10分)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37.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找不到工人,这种现象引起了高三(1)班同学的关注。为此,他们成立课题组,对“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情景再现
情景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情景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于是辞职回家了。
情景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小李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说实话,大学毕业后我是不愿意回头再去做工人的。”
(1)请从《经济生活》的角度分析,上述几家工厂是什么原因招不到工人的。
深度思考
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认识评价
最近,‘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用工荒”议论颇多,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也有不少片面看法。
(3)请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对“用工荒”现象加以分析。
【选做题】本题包括A、B两小题。请选定其中一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评分o
A【经济学常识】
新自由主义思潮于20世纪70年代流入拉丁美洲,进入80年代后在拉美迅速流行。在此过程中,许多国家的右翼势力纷纷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大力推行经济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开放资本市场、减少政府干预等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带来各国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均和各国发展对外资的依赖,严重弱化了各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能力,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
(1)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新自由主义在拉美的失败给我们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启示?
B【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在我国,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大代表的重要法律。1953年我国制定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至今共进行了6次修改。选举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一个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1)请简要回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2)有人认为:“只要充分发扬民主,就能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好的发
挥。”请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一:过去,人们一提到民族地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刀耕火种”、“人背马驮”……今天,民族地区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2008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17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l38元增加到3389元。60年来,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近4000万,部分少数民族已实现整体脱贫。
——摘自《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材料二:我国各民族群众之间已经心心相印,汉族兄弟能深入边疆的每一个地方帮助少数民族兄弟,少数民族同胞也真心地帮助汉族兄弟,即使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他们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勇敢地保护汉族同胞的安全。用他们的话说,“我们都是一家人,我们只有团结才能发展”。
(1)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民族地区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
(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两大总特征的?
材料一:
2007—2009年江苏科技研发投入和科技产业发展情况
![]() |
科技研发投入 (亿元) |
科技对经济的 贡献率(%) |
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 上工业比重(%) |
2007年 |
430.2 |
24.3 |
27 |
2008年 |
584.5 |
35.8 |
28 |
2009年 |
700 |
52.3‘ |
30 |
注:2009年前三季度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区域所占比重分别是:苏南71.27%、苏中21.19%、苏北7.54%。
材料二:今年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左右。
——摘自《2010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为江苏实现2010年预期目标提出建议。
2009年12月7~18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召开。世界许多国家共同探讨如何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严峻课题。活动下列问题。
哥本哈根会议涉及各国从高碳排放的工业文明向低碳消耗的生态文明的革命性转型,世界必然走向低碳经济的绿色发展道路。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趋势。我国W市提前洞察了这一趋势,在发展低碳经济理念的指引下,率先布局,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新能源、改进电力技术、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W市是如何发展低碳经济、保护环境的?(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