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10余名大学生结成人梯抢救落水少年,以3命换2命,他们的行为在打动了千万人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人的置疑。面对生活中的思想道德冲突,我们应该
①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②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③将文化发展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 ④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东汉思想家王充说:“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作屋,采草以和药,此知草木所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B.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 D.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一位哲学家说,生存是一种伟大的革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运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而奋斗使生命更具有价值。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是经过奋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说
A.经过奋斗,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
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聪明才智 |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百折不挠、顽强奋斗的精神 |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课堂上,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给出的四个图形符号(如图所示),哪个与其他三个的类型不同?有的同学说是图甲,因为它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有的同学说是图乙,因为它是唯一由直线构成的;有的同学说图丙也正确,因为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还有的同学说,图丁也可以,因为它是唯一非对称的图形。最后,老师的总结是:由于标准和角度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答案的丰富多彩表明
![]() |
|||||||
![]() |
|||||||
![]() |
![]() |
||||||
甲乙丙丁
A.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无正确与错误之分 | B.认识与实际的一致是具体的一致 |
C.理性认识必![]()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秋天,有修行的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实?”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禅师的话说明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影响 |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
C.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内部的新质必然否定旧质 |
D.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 |
2010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会议认为,经过10年不懈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巨大成就,西部地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仍然较大,西部地区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上述认识
A.看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 B.强调了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
C.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 | D.分清了事物的主流与支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