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把握机遇,参与建设”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领会政策
江苏沿海地区地处我国沿海中部,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北接环渤海地区,东与东北亚隔海相望,西连新亚欧大陆桥,是我国沿海、沿长江和沿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会区域。它的区位优势独特,土地后备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针对这一情况,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把江苏沿海作为国家“大盘”的“战略棋子”。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国家把江苏沿海作为国家“大盘”的“战略棋子”的哲学依据和经济意义。(15分)
深入探究
同学们通过采访相关部门了解到,江苏沿海菜市十分重视文化在经济开发中的作用:通过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在国内形成“名山名水、绿色生态、古城名郡”的城市文化形象;加强科学理论、实用知识等内容的宣传和普及,实施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工程;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该市的上述具体做法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9分)
积极行动
近年来,江苏沿海某市及时启动了联系服务院士的工作,并在全国较早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旨在联系服务院士等高级专家,搭建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在该市的转化,发挥院士决策咨询作用,实现民主科学决策。有关领导表示,为了使决策更加科学民主,他们还将更多地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
(3)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作为普通公民,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强调,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材料二: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尚待完善;地方保护主义、违法实行优惠政策、垄断经营等情况依然存在;市场主体违反法律不讲诚信、制假售假、不正当竞争等现象尚未根除……只有彻底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建立良好市场秩序,才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其中法治建设无疑是关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推动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免征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为我国良好市场秩序的形成提出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主要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
产能 |
产量 |
利用率 |
粗钢 |
10亿吨 |
7.2亿吨 |
72% |
电解铝 |
3000万吨 |
1988万吨 |
72% |
水泥 |
29.9亿吨 |
21.8亿吨 |
73% |
平板玻璃 |
10.4亿标箱 |
7.1亿标箱 |
68% |
造船 |
8010万载重吨 |
6010万载重吨 |
75% |
注:目前普遍的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小子75%为严重过剩。我国新兴行业风电设备制造的利用率只有67%,光伏电池为57%、多晶硅只有35%。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14年7月15日《广东省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正式公示。要求有效化解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2)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化解产能过剩要以市场为主导的依据。
(3)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并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为我省化解产能过剩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1世纪,我国明确提出城镇化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是今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二:布局新型城镇化,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应如何“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材料三:新常态下,挑战增多,M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M省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改革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有效推进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3)根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M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2014年,又逢甲午。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在甲午国耻120周年之际,某校时政学习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甲同学认为,清末政治腐败,内斗激烈。甲午之败并非海军之败,也非陆军之败,而是国家之败。日本是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之败是制度的失败。
乙同学认为,为了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我们一方面要增强海洋意识,捍卫海洋权益;同时大力增强军队实力,不惹事也不怕事,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的问题,不回避、不妥协、不让步。
(1)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角度看,乙同学观点给找们什么启示?
(2)请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谈谈你对“不惹事、不怕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