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戊为分解者(单位:102Kj/m2/年)。对该生态系统营养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同化固定的能量 |
体内贮存的能量 |
呼吸消耗的能量 |
甲 |
15.9 |
2.8 |
13.1 |
乙 |
870.7 |
369.4 |
501.3 |
丙 |
0.9 |
0.3 |
0.6 |
丁 |
141.0 |
61.9 |
79.1 |
戊 |
211.5 |
20.1 |
191.4 |
A.乙是能量的起点 | B.甲随丙的增加而增加 |
C.丁为肉食性动物 | D.戊是丁的前一营养级 |
下列关予生物学实验及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斐栋试剂及双缩脲试剂都需要将两神液体先混台后使用
②健那绿是活细胞染液,可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③由于叶绿体中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所以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④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观察有丝分裂时,需对根尖解离,其目的是使细胞分离
⑤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观察,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子水
⑥赫尔希和蔡斯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P和S来标记噬菌体中的DNA和蛋白质
⑦用样方法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时,取样的关键是在调查对象较多的地方取样
A.①②④⑤ | B.②④⑤⑥ |
C.②③⑥⑦ | D.③④⑤⑦ |
为验证生长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将胚芽鞘尖端以下的切段浸入蒸馏水中1h,然后分别转入5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和赤霉素溶液中,同时以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作对照,在23℃的条件下培养24h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实验重复5次,结果取平均值,并绘制成下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 |
B.实验组中生长素或赤霉素均应用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配制 |
C.浸入蒸馏水中1h的目的是排除内源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
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 |
B.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差别越来越大,进而向不同方向进化 |
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
D.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下图为3种植物激素及NAA(萘乙酸,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模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激素甲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
B.用水浸泡种子可降低激素乙的含量,促进萌发 |
C.激素乙和细胞分裂素具有协同作用 |
D.生产中诱导单性结实常用丙而不用NAA |
关于细胞内以下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够在生物膜上完成的过程是2、5、6、7、8 |
B.过程3、4都是以基因为单位进行的,都需要酶的催化 |
C.图中7过程需要1过程的参与,而8过程中同时进行了2过程 |
D.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内,线粒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比叶绿体通过2过程合成的ATP用途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