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生在实验室中向盛有10mL饱和氯化铁溶液的试管里投入足量铝片,观察到如下现象:
①黄色溶液很快变成红褐色,过一会儿溶液中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②铝片表面立刻有少量黑色物质析出,黑色物质能被磁铁吸起。
③混合液温度升高甚至发烫,产生无色气泡,且产生气泡速率明显加快,铝片上下翻滚。
(1)产生的红褐色沉淀是_____________,无色气泡的成分是___________。
(2)生成红褐色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生成气泡速率明显加快的两个原因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
某学生用0.20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后立即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
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
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下读数;
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
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请回答:
(1)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有错误,请指出编号 ,该错误操作会导
致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 中。(从右图中选填“甲”或“乙”)
(3)下列操作会引起实验结果偏大的是: (填编号)
A.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 |
B.滴定前,碱式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 |
C.锥形瓶先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
D.用酸式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将一滴待测液滴在锥形瓶外 |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锥形瓶中溶液从 色变为 色,且半分钟之内不再改变。
(5)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通过计算可得,该盐酸浓度为: mol·L-1(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现有一份含Fe2O3、Al2O3、SiO2的混合物,为测定其中铁元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混合物A g,滴加过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②在滤液中滴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③洗涤②所得沉淀,烘干后称重,质量为B g。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 ;
(2)步骤①所得滤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是 (填离子符号),怎样检验它的存在(写出实验操作和现象) ;
(3)步骤②中涉及的离子方程式是 、 、 ;
(4)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B的式子表示)。
如图实验装置用于验证某些物质的性质。在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NaHCO3,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双球干燥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干燥管内的Na2O2换成Na2O,则双球干燥管内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氧化硫是硫的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实验室可用铜和浓硫酸加热或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1)如果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二氧化硫,并希望能控制反应速度,上图中可选用的发生装
置是 (填写字母),e装置中的导管作用为 。
(2)工业上制备Na2S2O3反应原理为: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备Na2S2O3·5H2O流程如下:
吸硫装置如图所示:
①装置B的作用是检验装置A中SO2的吸收效率,B中试剂是 ,表明SO2吸收效率低的实验现象是B中溶液 。
②为了使SO2尽可能吸收完全,在不改变A中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除了及时搅拌反应物外,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③用双线桥表示下面化学反应的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④Na2S2O3溶液是定量实验中的常用试剂,测定其浓度的过程如下:准确称取0.214g KIO3固体配成溶液,加入过量KI固体和H2SO4溶液,再向其中加入Na2S2O3与之反应,消耗Na2S2O3 溶液的体积为24mL时恰好完全反应。则c(Na2S2O3)= 。
(已知:IO3-+5I-+6H+=3I2+3H2O 2S2O32-+I2=S4O62-+2I-)
如图所示,将仪器A中的浓盐酸滴加到盛有MnO2的烧瓶中,加热后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装置B和C,然后再通过加热的石英玻璃管D(放置有铁粉)。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盛放液体是___________,气体通过装置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C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气体通过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烧杯E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表明D中产物有以下性质:①受热易升华,冷却后易凝华;②遇H2O(g)剧烈反应。为收集D中产物,在D与E之间,除增加收集装置外,还需要增加_________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