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专家用高杆抗锈病水稻与矮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杆抗锈病水稻,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 B.基因重组 | C.染色体变异 | D.环境条件的改变 |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及基因组计划的正确叙述是
A.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
B.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 |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
D.产前对胎儿进行染色体数目分析是预防猫叫综合征等遗传病的有效措施 |
有关“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错误的是
A.实验中要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
B.用卡诺氏液浸泡根尖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制作装片 |
C.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和醋酸洋红染液均可使染色体着色 |
D.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新物种产生 |
B.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导致生物进化 |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D.共同进化就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 |
DNA复制时需首先以DNA模板链为指导合成一段RNA片段作为引物,该过程在DNA引发酶的催化下完成。从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角度分析,下列酶与DNA引发酶相似的是
A.DNA聚合酶 | B.解旋酶 |
C.DNA连接酶 | D.RNA聚合酶 |
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是 显 性,下图为某地区桦尺蠖1870年以来S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960年,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比例为50% |
B.从1900年至1960年,该物种始终没有进化 |
C.到1990年,桦尺蠖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
D.1930年前后,桦尺蠖的进化方向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