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回答13、14题。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 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上述观点能够用来评价
A.中体西用的思想 |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
中国近代先进人物在向西方学习方面,呈现出不断深入的趋势。导致这种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知识分子提倡和传播西学 | B.西方文化成果的先进性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不断涌入中国 |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 | 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
C.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 D.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
某学者进行了一场学术演讲,演讲提纲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该学者演讲的主题是
A.重大科学理论的出现是科技革命的先导 |
B.欧洲是当今世界的科技中心 |
C.伟大的科技革命造就伟大的科学家 |
D.伟大的历史人物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发展 |
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差异说明了( )。
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 |
B.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了财富 |
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 |
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 |
布林克利博士在《美国史》一书中说:“19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2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900英里。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他当救火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 | B.兴办公共工程 |
C.调整工业政策 | D.强化社会保障 |
17世纪以来,可以说,头发影响着中国人的命运,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其影响因素包括 ( )。
①政治统治 ②反清斗争
③西学东渐 ④民族政策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