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工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回答15、16题。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A.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
C.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
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 |
安德罗波夫曾任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执政仅一年零三个月。在他执政期间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工作,为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福利事业方面取得的进展作出了贡献。有评论认为他的改革思路跟中国邓小平的改革相当类似,如果他的体格状况更好一些,苏联可能走上与中国相类似的改革道路。然而事实上“他不可能改变历史”,本质原因是()
A.斯大林模式根深蒂固,国内问题积重难返 |
B.执政苏联的时间过短,大量问题来不及处理 |
C.苏共内部官僚主义严重,完全失去群众支持 |
D.冷战期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渗透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
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