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近代工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回答15、16题。毛泽东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毛泽东如此高度评价二人是因为他们
①都为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②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③都是民族资本家的杰出代表
④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到:“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 B.20世纪初期工人的觉醒 |
| C.一战时期世界局势的动荡 | D.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
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
|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
| B.体现了民主的广泛 |
|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1993年,有“第二货币”美称的粮票正式谢幕;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 2006年国家“十一五”改计划为规划。这些历史现象突出反映了( )
|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 |
| B.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非常完善 |
| C.宏观经济运行以市场为基础向政府主导过渡 |
| D.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
有人认为:“1929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文中“全球化倒退”的主要表现是()
| 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 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
|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
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
| B.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
| C.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
|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进行相应调整 |
|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
|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