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大国之间的关系影响着世界局势。回答20、21题。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发生战争,最终日本战胜俄国。对此,一些中国人当时就发表评论,认为这场战争“非军队之竞争,乃政治之竞争。卒之日胜而俄败,专制立宪,得失皎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俄国失败的根源在于农奴制 ②日本明治维新实现富国强兵
③这些中国人赞成君主立宪制 ④这场战争直接引发十月革命
| A.③④ | B.②④ | C.①② | D.②③ |
观察图6并结合所学,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

| 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格局形成 |
| B.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速 |
|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朗 |
|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开始形成 |
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
|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 B.程颢 | C.朱熹 | D.王阳明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其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 )
| A.强调获得精神方面的自足 | B.宣扬追求来世的幸福 |
| C.强调拥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 D.宣扬追求自由的生活 |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这段材料反映甘龙的政治态度是 ( )
| A.趋时而变 | B.因循守旧 |
| C.努力进取 | D.无为而治 |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
|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