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华民族悠久辉煌的历史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着密切关系。回答第12~14题。
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中“车同轨”有利于  
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
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      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

A.设立郡县 B.推恩削藩 C.整顿禁军 D.派驻通判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佳音》一诗中写道:“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下列史实与诗中内容相符合的是                    

A.平定三藩 B.收复台湾 C.抗击沙俄 D.多伦会盟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从上述标题中能获得的信息是

A.京津两地工人罢工游行 B.学生爱国浪潮遍及全国
C.北京学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北洋政府逮捕大批学生

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1911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辛亥革命

A.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参政议政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列强入侵成为思想主流

《纽约时报》是一家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达500余篇;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检索,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判断该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辛亥革命

“好男当兵上前线,抗日队伍出四川。坐上大船到武汉,武汉火线扯得宽。哪怕飞机丢炸弹,哪怕四处起狼烟……”(《川江号子·好男当兵上前线》)。这一作品创作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A.1931年 B.1936年 C.1938年 D.1939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