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探索救国之道。回答第15~17题。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①实现土地国有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
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体现这一观点的实践活动是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预备立宪 | D.辛亥革命 |
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诗中称赞的政权性质是
A.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
B.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
C.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正确的是
A.陆路到海路 | B.地中海到大西洋沿岸 |
C.南欧到北欧 | D.波罗的海到大西洋沿岸 |
1905年诞生了中国第一部电影
A.《定军山》 | B.《风云儿女》 | C.《渔光曲》 | D.《霸王别姬》 |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是因为
A.会上确定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
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C.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D.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 |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这首诗反映出的精神比较符合哪个历史时期
A.第一次五年计划 | B.改革开发新时期 |
C.20世纪五六十年代 | D.抗美援朝运动期间 |
下列哪项是“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成就的体现
A.上海浦东 | B.现代化的深圳 |
C.长春一汽 | D.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