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人民前赴后继,不断探索救国之道。回答第15~17题。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①实现土地国有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
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故其致强也有由。”体现这一观点的实践活动是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 |
C.预备立宪 | D.辛亥革命 |
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诗中称赞的政权性质是
A.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
B.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
C.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
宦官专权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政治现象,随侍君侧的宦官操纵皇帝,便控制了国家的政柄。历史上,宦官专权往往出现在皇帝昏庸、幼主临朝、母后主政之时。宦官是皇帝的奴才,不受监察,他们专权往往比官僚专权为祸更烈。中国古代出现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至上 |
B.皇帝年幼昏庸,母后主政 |
C.宦官比大臣更接近权力中心 |
D.宦官得到皇帝信任,不受监督 |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则材料反映()
A.汉代农业生产效率高 | B.汉代农民税赋较轻 |
C.作者主张恢复井田制 | D.作者不认同商鞅变法 |
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 形成所谓公意。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A.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理论依据 |
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 |
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
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 |
有学者指出: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为希腊思想的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 B.民主主义、理性主义 |
C.古典主义、自由主义 | D.民主主义、因信称义 |
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
A.知识与美德 | B.人性与神性 | C.民主与法制 | D.教会与上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