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选举法修正案。回答28、29题。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实现“同票同权”。这表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职权得到加强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得到进一步巩固
④公民选举权的平等得到进一步的法律保障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从“同票不同权”到“同票同权”,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较大变化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这体现了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 |
B.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变化 |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
D.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就能促进社会发展 |
关于国家,下列说明正确的是
A.国家与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 |
B.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
C.国家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
D.国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的专政 |
关于诚信问题,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程颐说:诚者,实理也。我们今天中国人倡导诚信原则,不能不到儒家那里寻找资源,可见儒家的诚信观念犹如我们的黄皮肤、黑头发一样,是我们不可摆脱的民族精神基因。这说明()
A.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
B.只有传承儒家思想,才能弘扬民族精神 |
C.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
D.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如今,在西藏,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藏戏得到保护和发扬;蒙古族的“那达慕”,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壮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得到大力传承和弘扬。重视和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利于()
①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民族根基
②促进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
③面向世界,博釆众长,为我所用
④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④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