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依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据此回答20~21题。
20.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1.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一定能大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把目标转向了新能源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
| A.必须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 | B.主要应该依靠国家的鼓励政策 |
| C.唯有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 D.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自主创新 |
在推进广东“三打两建”过程中,建全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是
| A.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
| B.建立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
| C.加强立法和严格执法 |
| D.建立以法律为支撑、为道德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 |
下图横向箭头显示的是一种宏观经济的收缩过程,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过程中各环节相应的调控手段。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用的宏观调控手段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某企业某年利润1.2亿元,称之为私人收益,但污染造成附近居民的经济损失约0.4亿元,这样社会收益约0.8亿元。由于政府新颁布了环境保护条例,在同样情况下,该企业为避免可能面临的0.4亿元罚款,投入0.2亿元解决了污染问题,此时的社会收益为1.0亿元。这一过程表明
| A.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
| B.污染是公共物品,必须由政府治理 |
| C.市场在政府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
| D.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通知称,经过国务院批准,从2011年1月27日起,计算机、视频摄录一体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和照相机进口税率,从20%调整至10%。这表明税收具有
| A.强制性 | B.无偿性 | C.固定性 | D.变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