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单位在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实验。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计数。
(1)培养基中含有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 。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接种时通常采用 方法,把聚集的菌种逐步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如果提高培养基中NaCl的浓度,可以用于筛选耐盐细菌,这种培养基被称为 。
(2)该细菌所含的耐盐基因可通过酶切法获取,作为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导入小麦中,其过程如右图所示。其中A为 ,耐盐基因的小麦细胞还应经过 ,在此过程中还将使用 两种植物激素,从而最终可获取含耐盐基因的小麦植株,当然这些小麦植株并不一定具有耐盐的特性,这是因为 。
(3)图中C还可用于其他工程细菌中,若成功导入大肠杆菌内,则可能使大肠杆菌获得哪些特性? 。
下图为呼吸作用过程的图解。试分析回答以下问题(方括号内填写字母或数字代号)
(1)图甲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 ] ____________。这个过程在________中进行。
(2)图甲中H2O来自第[ ]阶段产生的[H]与________结合形成的,此过程在细胞的________(细胞器)中进行。
(3)图乙中的1代表__________,且1除了可以来源于图甲过程外,对于植物细胞来说还可以来源于____________(填生理作用)。
下列为细胞的相关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横线上填文字,括号内填数字或字母):
(1)图甲中1表示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表示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会被用碘液染色后会被染成棕黄色的是其中的[ ]
(2)图乙为蓝藻细胞的模式图,其与图甲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是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其中组成D的基本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E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中B是由___________(基本单位)通过_____________反应合成的。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甲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会变小。
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消化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盐酸刺激,从而使其分泌,经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表明机体通过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甲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表明机体还可通过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此时,胰腺表现出其(内/外)分泌功能。
(3)胰腺不仅能分泌胰液,还能分泌激素,如图乙表示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之后,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图中X物质为。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中进行。
(4)胰岛素(能/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据此分析,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加快/减慢/不变)?
(5)胰腺中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6)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也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仍为黄色皱粒的个体占。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F1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F1中雌果蝇产生了种配子。若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这一基本条件。
(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型菌有SⅠ、SⅡ、SⅢ等多种类型,R型菌是由SⅡ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SⅢ与R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S型菌。有人认为S型菌出现是由于R型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S型菌全为,否定了这种说法。
(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稳定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