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骆家辉:从移民到商务部长
不久前,奥巴马宣布,起用骆家辉执掌商务部。在全球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起用一贯支持自由贸易的骆家辉,对于目前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国际贸易顺差最大的中国来说,是利好消息。
骆家辉,和黑人总统一样,是“美国梦”的鲜活体现。现年59岁的骆家辉是第三代移民,祖籍广东。1975年从波士顿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学位。1982年当选华盛顿州众议院议员,政绩卓越。1996年,当选华盛顿州州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出身中下阶层的他深信,是教育使他的“美国梦”得以实现。当选后他大力推动高等教育的普及,增加师资,推行小班教育,在财政预算中增加大学奖学金名额。执政8年,从没传出任何工作或道德丑闻,办公室的灯永远是最晚熄的。
更为人称道的政绩来自经济方面。华盛顿州是波音、微软等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执掌商贸和科技大州,要以强有力的手腕保持州内经济的活力与规模。在任内,华盛顿州增加了25万个就业岗位,企业利润屡创新高,专为老人儿童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降至全国最低水平,华盛顿州被评为全国管理最完善的5个州之一。克林顿在1997年国情咨文中说:“骆家辉是亚裔移民值得骄傲的儿子,他代表着我们能够实现的未来。”
在他任内,中国成为华盛顿州第三大贸易伙伴,波音、微软等企业均成功在中国进行了业务扩张,华盛顿州和四川省结成“姊妹省”。他指出,美国经济的未来,有赖对华贸易,美国不应把中国崛起看作威胁,而应看作重大机遇。两国应携手合作,创造双赢局面,“而不是把我们自己的过错推到中国身上”。
骆家辉有过短暂婚姻,后双方因性格不合分手。现任妻子李蒙曾当选全美亚裔小姐,知名度不在他之下。他的求爱过程被传为佳话。性格稳重的他几番求爱未果后,租一架小型飞机在李家上空盘旋,机尾拖长长的布条,上书:“李蒙,我爱你!”2003年骆家辉宣布放弃竞选连任,“州长的任期是有限的,而父亲的责任是永远的”。他决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家人。
卸任后,骆家辉选择了戴维斯律师事务所,负责中国业务部,仍充当中美关系桥梁的角色。他每年都来中国四五趟。汶川地震后,他深入都江堰灾区慰问。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成都站,他应邀成为火炬手,在素未谋面的普通民众中,“受到了摇滚明星般的欢迎”,令他深受感动。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骆家辉和奥巴马都鲜活地体现了“美国梦”——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个人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
B.骆家辉在任内积极推行教育改革,促进社会就业,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因政绩卓著受到总统的关注和赞扬。
C.骆家辉性格稳重,但在爱情上不失浪漫;政治上非常成功,对子女也很关心,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D.骆家辉和四川颇有渊源,他慰问过地震灾区,在成都参加奥运火炬接力仪式时,普通民众都把他当做摇滚明星,给了他热情的支持。

骆家辉在任华盛顿州州长期间取得极大成功的个性因素有哪些?(6分)
骆家辉被任命为美国商务部部长,对中国来说,是利好消息。他的哪些主张和实践能说明这点?(6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用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当代社会正处在中国历史上变化最剧烈、影响最深刻的阶段,随着工业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与传播,以欧美为主导的现代生活万式全面进入中国。因此,近百年来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传统相当漠视,在现代公历时间制度威权之下,附着在夏历时间上的传统节日与节俗遭到冷落甚至破坏。传承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节日体系曾经面临全面颠覆的厄运。在此背景之下,传统的年节礼俗被大量遗弃,本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年节,因为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年的神圣地位严重动摇。人们对年的感知与意识越来越淡,“过年没有意思”“过年就是玩乐与睡觉”的观感被许多人认可。
在缺乏仪式的时代,人们容易失去对未来的预期与信心,这是目前中国社会遭遇的最现实的心理困境。一位非洲的治疗师曾经对仪式在心灵方面的特殊作用有如下说明:“仪式唯独在心灵对我们发出召唤时才是必需的,这种召唤表现为心理的困境、缺失的需要。我们进入仪式的维度,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
传统节日特别是年节,是中华民族价值体系、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集中而浓烈的表达。在高度技术化、物质化与个性化并由此产生社会高度分化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传统节日这一特定的民族时间,举行内涵丰富、形式生动的节日仪式,增进民族文化认同,增强民族情感,激发民族活力,以此拯救与整合一些人精神萎靡高度物化的当代社会。因此我们应该从纾解社会心理困境、融洽社会关系、提振民族精神与确认民族文化未来方向的高度,充分认知复兴与传承传统节日的当代意义。有了这样的年节礼俗认识之后,就应该去强调对有关年节礼俗进行恢复和重建。
如何恢复和重建呢?
第一,重视传统人伦礼俗的重建,重视它对促进家庭与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在年节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伦礼俗。回家过大年是一句俗语,也是一道文化指令。大年回家是多数中国人必须遵循的岁时仪式。回家不单是亲人的团聚,它还是一次精神更新的历程。当我们面对家人、祖先与邻里的时候,我们会在精神上得到充实,在人伦关系上得到再次确认,在感情上更能体会到亲情的温暖。过年回家有许多现实的教化意味。家人团聚共享的年夜饭,是一个神人共享的圣餐。年节的团聚是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第二,重视祭祀礼俗的重建。祭祀礼俗不能视为封建迷信,要将它看成是情感表达的万式,是一种精神寄托。我们通过对祖先天地的祭祀,强化人与亡故的祖先、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来稳固家庭、社会,表达对自然的礼敬。我们举行祖先祭祀仪式,强调的是祖先不仅给我们身体,给我们灵魂,而且他们给我们这个社会曾经创造财富,我们要慎终追远。同时我们要重视天地祭祀,是自然界给我们生存的空间与资源,我们要对天地表示尊敬和感激。我们在年节中应该强调祭祀文化的传承和人的情感表达。
第三,凸显迎春礼俗,满足人们祈福迎祥的心理需求。因为大年就在立春的时节,是春天到来的季节,春天是生命力勃发的季节。春天可以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新的感觉,所以我们要顺应这个自然的节气,借此激发我们人性的力量,让我们有一个昂扬的姿态和精神,在一年里走得顺畅,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我们今天应该高度重视并且丰富春节期间的迎春礼俗,将其当作新年迎春的仪式。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9期,有删节)
文章以“年节礼俗”为话题,先分析了年节礼俗大量消失、人们对年的感知与意识越来越淡的缘由,再分析了年节礼俗在当今社会的,最后从三个方面强调了
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年节礼俗的主要类别 B.年节礼俗的缺乏与重建 C.如何重建礼俗传统 D.年节礼俗的复兴与传承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当下繁忙的春运也不能掩盖传统的年节因相关仪式礼俗的大量消失而变成浮泛的时间单位,年的神圣地位严重动摇的现实。
B.一位非洲的治疗师认为仪式在心灵方面有特殊作用,当人遭遇心理困境时需要仪式;人们进入仪式的难度,是为了回应心灵的召唤。
C.俗话说:“一年不赶,赶年三十晚。”这说明回家过大年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道文化指令,是多数中国人都会遵循的岁时仪式。
D.虽然祭祀礼俗是封建迷信活动,但我们通过对祖先天地的祭祀,可以用来稳固家庭、社会,表达对祖先、自然的尊敬和感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假如是你的话
【日本】都筑道夫
“这个戒指真的白给我?大概是人造钻石吧,但人造钻石这么大也妙极了。”
“是真的钻石。不嫌弃的话,请戴上试试。”
推销员交出了戒指盒。女的双颊一红,捏起了戒指。推销员按住这只手,说道:“请等一下,太太。不行。我不能说谎。”
“还是有什么条件吧?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可能白给嘛。”
“说实在的,这不是平常的戒指。是一个遥控开关。我不是这个地球的人。是从一个遥远的星球来的。我们那个星球,由于人口过剩,眼看要爆发危机,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结果,决定杀死五百万无用之人。可是谁也不肯按执行死刑的开关。因此派我到这里来。一戴上这只戒指,立刻要死五百万人。这颗钻石可以说是执行死刑的报酬。对不起,太太。”
“尽开玩笑。到底是给还是不给?”
“肯戴的就奉送。不过,要等我回去以后再戴。”
推销员把戒指留在女的手中,跳出门外。女的手拿戒指端详了片刻。然后——假如是你的话,怎么办呢?
请简要概括文中女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这篇小说带给你怎样的思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此心安处是吾乡
徐怀谦
①海德格尔说:“诗人的天职是还乡。”还到哪一个乡呢?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③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
④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⑤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
⑥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⑦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⑧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
⑨人类不能没有故乡。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一首献给王巩:“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当年近6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⑩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趣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11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
○12“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  (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文中说“心安处”就是精神的故乡,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又在哪里?
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和效果?
第⑨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写《定风波》一词的经过,其用意是什么?
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伪书”并不全伪
任继愈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的文物、典籍。有些文物、典籍的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称为赝品。典籍中的赝品,学术界称为“伪书”。
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有伪造假古董以谋利的;有的为了传播某种观点,挟古人以自重的;宗教经典多假托得自龙宫、仙山洞府以骗取信徒的。如果揭示出伪书出现的时代,伪书即成为可信的材料。《列子》一书托名列御寇作,经过研究,此书非列御寇作,它出于魏晋时期,反映了魏晋时期的一种流派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列子》一书用作研究魏晋时代思潮,有它不可取代的价值。放在先秦是伪书,放在魏晋就不伪。
与世俗典籍并行的佛教、道教典籍中也有不少“伪经”。持正统观念的信仰者,为了保持宗教的纯洁性,不能容忍“泾渭杂流,龙蛇并进”的现象存在。如果抛开正统观点,从客观研究的立场着眼,查明伪经出现的时代、作者,用它来说明作伪的时代以论证某时代思潮,找出它流行的地区以了解其传播的范围,其史料价值比号称“真经”的还矜贵。
有幸生为近代人,可以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有可能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一切“伪书”“伪文献”,从而剖析它、驾驭它,使它为我所用。俘虏兵用好了,和正规军同样发挥战斗作用。好像对待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一样,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即可变废为宝。一切物质都在元素周期表中占有自己的位置。谁要说某种元素是有害元素、无用元素,那是无知。
人们习惯所指的伪书、伪经,无非是说它不是所标榜的那种作品。如确凿地指出它的来历,摆在应当安放的位置上,它就是“真书”“真经”,一点也不伪。《老子》说过:“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是说,只要善于用人,根本没有无用的人;只要善于用物,根本没有无用的物。弃人和弃物,不过是那些未被认识,未被发现,没有派上用场的人和物罢了。这一层道理,一经说破,不难理解。
伪书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在于它的伪,而在于它有充实的内容,这些内容是不可代替的。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最后找到归宿,在历史文献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从此摘去了伪书的帽子。
历史上有更多的不伪的书,号称学术著作,却没有学术性;号称科学著作,却缺乏科学性。因缘时会,也曾行时过一阵子。时过境迁,便被人遗忘得干干净净,因为这类“真作品”内容空洞,价值不高,不具备充当“伪书”的资格,日后自然无人提起。这种自生自灭的不伪的作品是大量的,它曾大量产生,大批消逝。主持这个淘汰选择的就是广大读者。靠了这个权威最大的裁判者,才使得伪书得以正位,劣而真的作品得以自然消亡。天地间之大公无过于是者。
下列关于“‘伪书’并不全伪”理由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子》托名先秦列御寇作,实际产生于魏晋时期,是典籍中的赝品,但从研究魏晋时代思潮这个意义上说,有不能替代的价值。
B.佛教、道教典籍中的“伪经”,如果能够查明它出现的时代,以论证某个时代的思潮,从客观研究的角度看,是很有史料价值的。
C.作为近代人,如果从文化整体的高度来看待“伪书”“伪文献”,则能发现它们的价值,使伪书得以正位,从而摘去“伪书”的帽子。
D.学术界所称的“伪书”是指内容、作者与产生它的时代不符的典籍,如果能确凿地指出其来历,将其放在产生的时代中,它就不伪。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于“伪经”,持正统观点的信仰者是不能容忍的。而作者不受古人旧传统的局限,认为它比“真经”矜贵。
B.劣而真的作品不能称作“伪书”,这些内容空洞、价值不高的作品大批消逝了,主持这一淘汰的裁判是读者。
C.伪书好像污染环境的废气、废液、废渣一样,虽然有害无用,但是经过综合治理,收回利用,可以变废为宝。
D.老子认为伪书本身有可以利用的价值,弃之不用,是因为人们还没有认识、发现伪书的价值,不善于利用它。

作者认为“伪书的出现,可以有多种情况”,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是一本伪书,你认为它的出现属于“______________”情况,反映了当时“__________________”著书立说风气。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
冷夏
阳光像梦一样,安静的落入我平凡琐碎的生活深处,在这个春天的下午我坐在阳台上,手里捧着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多少年来,每次阅读它,我都会闻到那片树林的青涩气,那面湖水波光淡然冷静潮湿的新鲜的水气。我感到一种非常遥远的愉快,可以在一本书里自由的跑步呼吸。
许多的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不可能重现。惟有音乐和文学,适合等待、遥望、冥想。
一直认为梭罗还活着,他活在一个地方,离我的住处遥远,离我的感觉很近的某个地方。对他文字的爱恋,就像我对生命的向往一样,水远不会消失。
阳光穿透玻璃的窗子,使我感觉温暖。手禁不住要伸出去握住什么,这个多么重要,在我表面生活的背后,意识到自己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一直活在心里。
梭罗的文字,是干净安静的雪,可以清凉燥渴的灵魂,可以听见来自纯粹生命深处的自然歌吟——“曾有个牧羊人活在世上,他的思想有高山那样崇高,在那里,他的羊群,每小时都给予他营养。”
那与我失之交臂的时光和旧梦,充满恍惚怅然的珍惜之感。
想到夏洛蒂•勃朗特、奥尔科特和奥思汀的时代,从古堡到庄园,马车的轱辘慢慢辗转,那些沐浴在舒适阳光里的蔓草丛生的小径,夏天开满野蔷薇,秋天以山楂和黑莓著名,冬天最令人赏心悦目的是完全的寂静和无叶的安宁。
可以步履缓慢、从容,可以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写一封并不长的信,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眺望牧场上丝绒似的草坪和栅栏两侧的冬青。晚上坐在炉火旁怀揣着心事,躲避祖母探询的目光,阅读或编织,却努力等待着有马车夫忽然的脚步声,急匆匆撩开寒冷的夜色带来了温暖克制的爱情的回音。
我合上《瓦尔登湖》,从阳台尽力向远方眺望。这个春天的午后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宽阔的街道依然人群如织,车水马龙。很多次我试着站在高处,超越自己有限的目力,尽力透过繁华而富有生命的城市,透视那些纷纭热闹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生存的紧迫和焦虑带来一张张匆忙麻木的面孔,不知道在那样面孔的身体里,除了对名利的疯狂追逐,是否还留有一点时间对珍贵东西的失落进行偶尔打捞,是否还留有一点空间可以温情的抗拒或冲淡什么。
世界嘈杂多变。人们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却缺乏深刻的情感交流。人们在虚拟的互联网上寻找知己,为或许根本不存在的爱情痛苦沉沦,而不在乎结局如何。人心越来越疲惫困顿,情感越来越冷酷灵活。
我对实际生活中过分热络的友情,对虚拟世界激情的可靠性一直保持平和的怀疑态度。
夜晚,当一切安静下来,我对自己说:写吧,无论写什么。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为了不失去它,用自己的方式来等待和怀念。喜欢阅读的人,也可以从我的文字中看见一个人心里曾经想过的事,仅此而已。
写下什么获得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声的语言带来巨大的思维空间,像从瓦尔登湖面吹来新鲜跃动的风,把我从电脑前端正的坐姿里分离出去,在另外的世界里自由飞跑。我看见那个叫做梭罗的人,无论风雨雷电,穿行于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中。他十分安静的面对着那片湖水和那片山林。就一个人,十分简单。
手指一次次触摸熟悉的键盘,心里充溢着更新鲜更深刻的感动和疼痛。忽然的,想起海子的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不是每个人都注定要相遇的,心灵与心灵的相遇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有时想着写着,会写出满眼的泪来。
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
(选自《文苑》2006年笫8期)
【注】梭罗(1817-1862),19世纪美国作家、思想家。《瓦尔登湖》是梭罗于1854年出版的一部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于1845年至1847年在家乡康科德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描述了他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

A.本文从《瓦尔登湖》写起,以梭罗为线索贯穿全文,用细腻的笔法书写自己的感受,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
B.作者在文中一再提到“梦”,这些梦,似乎是孤独的旅行者吟咏的悲凉的歌,传递给读者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C.文章引用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以海子的理想来衬托作者的理想,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强化了情感。
D.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出作者为自己能与棱罗等进行心灵对话而欣慰,为自己在这纷纭的尘世中仍能用文字表达心中的感动与疼痛而落泪。

E.文章以“我们在现实中隔绝,在灵魂里相望。永远”收束全文,具有照应文题,卒章显志的作用。
结合文章,简述你对文题“我们这样近,我们这样远”含义的理解。
简析文中画线句子“文字是心灵的古典音乐,是柏油路上的清泉”的所用手法与作用。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棱罗及其作品《瓦尔登湖》,对于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