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①。
[南宋]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②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注释】
①这首词写于淳熙元年(1174年)的春季,当时,辛弃疾任江东抚司参议官,是江
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后来他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立即推荐稼轩
为“仓部郎官”。写此词时,叶衡尚未作“丞相”,题目云“为叶丞相赋”,是后来追加的。
②“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人物,很有才干。
8.这首词上片画线/子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答:
9.有人认为“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出诗人的豁达,有人则说表现的是诗人沉重
的忧伤。你的看法怎样?为什么?请联系全诗说明。
答: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各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注]梁园:又名兔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枚乘曾做《梁王兔园赋》赞之。这首诗抒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
(1)词的上片写了些什么景?通观全词,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2)从这首词中,你读出词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①这首诗写于诗人遭贬柳州后的柳州刺史任上。
(1)春天是令人欣喜的季节,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环境景物和诗人内心情感结合得自然无痕,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
(1)本诗有两个写景的句子,任选其一分析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中“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1)本词上片叙写了哪些场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
▲▲
(2)“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两句的写景有何特点?
▲▲
▲▲
(3)末句中“无影”二字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佳妙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