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60分)2009年l2月7日,l92个国家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围绕着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资金和技术援助等问题,经过10天的艰难谈判,多国政府最终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唤起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
注,先有马尔代夫召开水下内阁会议,后是尼泊尔政府将会场搬上喜马拉雅山。欧洲国家5
日也拿出自己的独特方式。启动零排放“气候快车”,搭载会议代表、联合国官员、环保人士
和记者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发,途中停靠德国科隆和汉堡,前往哥本哈根参加联合国气
候变化大会,如图7所示。
(1)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前夕,“马尔代夫(印度洋群岛国家)在水下召开内阁会议、
尼泊尔(内陆山国)在喜马拉雅山召开政府会议、欧洲国家启动零排放‘气候快车”’。从地
理角度看,这些行为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气候快车”采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是____ ,欧洲国家采用这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10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曾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但在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渐渐消亡。为此,加拿大政府颁布了禁渔令,但二十年过去了,鳕鱼资源在纽芬兰渔场几乎没有恢复。下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迁示意图。
(1)分析纽芬兰渔场兴衰的原因。
(2)据上图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原因。
(3)目前舟山渔场正在开发“筷子带鱼”、“汤勺黄鱼”、“楓叶鲳鱼”等产品,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6 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内蒙古河套平原由前套平原和后套平原组成,后套平原北靠阴山,南至黄河。从1869年至1925年,民间水利专家王同春创造了引黄灌溉的传奇,直到今天,他开创的“八大干渠”依旧灌溉着后套平原的万亩良田。
(1)据上左图分析后套平原的形成过程。
(2)评价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
(3)据上右图分析引水渠的分布特点及优势
(4)据上右图分析黄河故道乌加河和乌梁素海在此灌溉系统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环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从气候、地形、水文和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甲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4分)
(2)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地相同,分析其原因。
(3)丙地虽然地处沿海地区,却出现荒漠景观,分析其原因。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此时图中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5°。读图回答问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纬度位置是。(2分)
(2)此时甲地地方时是点,北京时间是点,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小时。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 区到东12区。(4分)
(3)该日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该日出现极昼的范围是。若极地附近的极昼范围扩大,则上海昼夜长短的变化为。
(4)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甲地的人们还需要等待约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一轮圆月。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长江中游地区多发生洪涝灾害,这是气候、地貌、水文及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阐述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