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毛泽东在对陕北公学学员讲话中指出:“即使日军占领了我国大部分土地,我们还有两个致敌人于死命的区域——内线和外线两个作战区域。内线是云、贵、川、湘,外线是日本占领的大片土地。日军得到了城市、大路的速决战,同时得到了乡村、小路的持久战,城市速决战它胜利,乡村持久战是我们胜利。”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B.外线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
| C.持久抗战和全民抗战是胜利的道路 | D.日本在中国战场陷入被动 |
1952年底,中共中央就认为:个体农民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只有允许这种竞争,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农业经济发展起来。中共大规模实践之开始于( )
|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 B.大力的发展乡镇企业 |
| C.成立高级生产合作社 | D.推广家庭承包责任制 |
1945年,教育家晏阳初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
| B.三大战役基本结束后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
|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
|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
1826年,伦敦大学学院的建立拉开了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序幕。在这一运动中,曼彻斯特的欧文学院、伯明翰学院、利物浦学院等纷纷成立。它们都由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面向中产阶级招收学生,招收学生没有教派及性别限制,采用住宿与走读两种制度。关于这一运动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反映了工业革命的需求 | B.反映了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
| C.体现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 D.说明英国工人运动获得了新发展 |
《中国外交史》记载,“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
|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
| C.《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
|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
| A.《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 D.《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