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去冬今春以来,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百姓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牲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据专家分析,自2009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从而引发大气环流异常,使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影响云南等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云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形成了云贵等地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另外,这几个省区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大力种植了对土壤的水分和肥料养分需求极大的速生桉树,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的生态林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对这次旱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多次下拨抗旱救灾资金,派出工作组指导抗旱。面对灾情,全国干部群众积极抗旱,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
结合上述材料,辨析下列观点:“天灾不由天,抗灾不由天。”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于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如何既确保APEC峰会高质量完成,又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便利,是峰会组织者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北京初冬易发雾霾气象,北京环保部门表示:APEC期间北京将参照2008年奥运会模式和经验,坚决抓好以电力、冶金、建材、石化、焦化等行业为重点的工业企业停产限产,减少污染排放,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其时间跨度和范围可能没有奥运期间那么大。
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几千年前,飘逸灵动、绚烂多彩的“丝绸”,一路从古都长安西行至西方诸国,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继续传递热情、友谊和机遇。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等传到西域,西域的特产、乐器也传入中国。不仅如此,丝绸之路也是东西商业贸易之路,还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路”正走在申遗的路上。
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中国提倡的这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相关知识说明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发展呈现新常态。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应怎样对待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背后,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也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制度安排是价值取向的体现。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制度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根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需要核心价值体系的导航定向,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
(1)结合材料,请从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据。
(2)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过程中,从方法论的角度谈谈你准备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