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2010年3月26日,安徽省合肥和马鞍山两城市正式成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成员,引起了某校高二(1)班探究学习小组的兴趣,他们以“融入长三角,实现新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上网搜集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安徽省合肥、马鞍山两市成为协调会新成员,标志着安徽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安徽重点城市把握世博机遇、实现与长三角城市群“共频共振”提供了重要平台。合肥和马鞍山作为长三角经济协调会的正式成员,应该加倍珍惜当前的大好机遇,主动融入、密切合作,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不断提升安徽与长三角的整体合作发展水平。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安徽资源丰富,生产成本较低,交通十分便利,腹地市场广阔,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同长三角梯度差异明显,互补性较强,是长三角产业转移最为有利的承接地,使得安徽容易实现与长三角的无缝接轨。但相对于长三角,安徽发展较为滞后,在参与分工合作所必需的快捷便利的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运作高效的管理协调机制以及健全完善的市场体系等方面亟待加强和完善。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省参与长三角区域合作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专家的观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 安徽融入长三角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下表中列举的是近年来我省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

文化现象
文化生活道理
作为地方特色剧种的安徽花鼓灯舞——《鼓乡情韵》应邀在央视2010年农民春节晚会作压轴演出。
示例:各地区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通过展示实现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安徽省提出: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全省支柱产业。
 

首届安徽省民俗文化节在铜陵举办,期间进行了民歌展演、民俗表演、民间绝活展示等活动。
 

为深入学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弘扬他的崇高精神,中共安徽省委发出《关于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向沈浩同志学习。
 

(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将表中列举的文化现象所体现的道理填写在答卷的相应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进人新常态,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材料一:2014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4.5%,提升了1.2个百分点。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均超过10%,生物技术、航空航天、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均在15%以上。中国消费品进口9 362.7亿元,同比增长14. 9%,明显快于0.4%的进口总体增速,中国外贸加速转型。2015年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时表示,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说明中国装备“走出去”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与经济发展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材料一: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必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和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在环境治理中,政府一方面倡导绿色消费,另一方面引导企业绿色生产。上图显示的是不同收入水平下人们的绿色消费倾向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企业的绿色生产倾向。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在长期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总是相互作用、互动发展的。
材料二:2015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指出,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向,健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管作用,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自我约束作用,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构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着力解决污染防治能力弱、监管职能交叉、权责不一致、违法成本过低等问题。
(1)结合材料一和经济学知识,简要说明企业绿色生产和消费者绿色消费是怎样实现相互作用、互动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和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主导和监管作用。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互联网+"大幕拉开。
材料一:“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通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改变了过去的规模生产方式,企业在设计、规划、制造等阶段纳入个性化的、适应用户特点的标准,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生产。比如:网络众包十工业”:企业通过“众包”平台,发布研发创业需求,广泛收集客户和外部人员的想法与智慧。人们可以把自己的创意通过互联网提供给企业,从而为万众创新搭建了平台。 “云计算十工业”:互联网企业打造智能产品软件服务平台,为不同厂商提供软件服务和技术支持,实现各产品的互联互通,产生协同价值。
材料二: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简捷方便,使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老百姓的生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是如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山东省委、省政府最近下发了《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降低了“GDP考核”权重,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科技创新等方面指标权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重点听取审议了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项工作报告。民建中央调研组到山东就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推动了问题解决长效机制的建立。
依据材料,指出上述行为主体在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中发挥的职能作用。

近年来,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业调整信贷政策,将信贷资源更多转向节能减排等绿色信贷领域。加快简政放权,借助财税改革,为现代服务业松绑提速。依法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养老保险并轨,为待岗、转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撑起保护伞,补齐保障短板,政府“兜底筑网”为结构调整免除后顾之忧。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说明政府在调结构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