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类砍倒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的哲学启示是:
A.自然界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着的 |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自然规律 |
C.人类应全面看待自身活动的影响 | D.广大人民群众是人类文明创造者 |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的火花,它能熊熊燃烧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对教育事业忠心耿耿,他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这说明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个人活动受社会发展的制约③精神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④精神价值可以转化为物质价值或功利价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 |
一位教育家曾经指出,在每一位教师身上,都有一种创造性的“思想的火花,它能熊熊燃烧起来,而在一些人身上,却是奄奄一息,就要熄灭了。”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己的主观努力③具备了主观条件就能实现人生价值④人生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努力奋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2007 年感动中国人物李剑英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自己的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着7个自然村,居住着3500口人。如果跳伞后的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迫降过程中,飞机受到高出地面水渠护坡阻挡,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在16秒时间里,他用生命写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的优美赞歌。材料说明
A.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着人生价值的实现 |
B.牺牲个人的所有利益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
C.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D.应该把精神贡献作为唯一尺度衡量人生价值 |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张海迪说:“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这两句话都说明了
A.实现人生价值只能讲贡献不能讲索取 |
B.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C.人生价值包括个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自我价值 |
D.社会要为个人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
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就业率偏低,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西部地区却是人才稀缺。结合这一现实,你认为青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应
A.个人是根本,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
B.社会是根本,完全按照社会需要 |
C.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把社会需要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 |
D.工作环境越好,越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