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历史,就是灾难与发展共存的历史。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火山喷发、强烈地震、
疾病肆虐、暴风橫行……欢宴忽作悲席,握手间已成永别,让每个人心灵惊悚、如临末日。
尽管许多灾难已经过去百年之久,但它们给我们心灵所造成的创伤,依然在隐隐作痛。然而,人类正是在灾难面前和与灾难的搏斗中,不断地步入更高的文明时代——因为地震,我们不断发明更好和更先进的预测和预报仪器;因为瘟疫,我们发明了一种又一种的疫苗和新药;因为污染的大雾,我们将目光转向生我养我的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我们深信,无论怎样的灾难,都不能令人类退缩。灾难只能令我们思考,赋予我们更高级的头脑和更坚强的毅力。而人类,也在与灾难的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新的文明。
运用主观能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关系原理,说明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12分)
"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 | 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 B. |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 C. | 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 D. | 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
图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给我们的人生感悟是()

①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②坚持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③模仿和重复别人的人生难以出彩
④人的成长要善于把握自己的优势
| A. | ①② | B. | ①④ |
| C. | ②③ | D. | ③④ |
下列名言能体现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有()
| A. |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史伯) |
| B. |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 |
| C.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韩非) |
| D. |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元稹) |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 B. | 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
| C. | 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 D. | 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