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华南的双季水稻             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地形②水源③热量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国家政策④地形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表资料,回答问题。

下面结论错误的是

A.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亚洲
D.发达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

欧洲某国法律规定:对独身者收取高达自身收入5%至10%的税率。其初衷是

A.鼓励生育
B.抑制人口快速增长
C.以税养老
D.平衡人口性别差异

西江上游红水河流域内山岭连绵,地形崎岖,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据此回答问题。
以下关于红水河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B.改变了珠三角地区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C.减少了海水对珠江口海岸的侵蚀
D.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下列符合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是

A.发展微电子工业
B.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C.发展钢铁工业
D.发展甜菜、花卉等城郊农业

标准值是指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图2示意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图3示意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完成问题。

我国属于图3中的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B.1975-2005年间,城市化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D.199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2010年5月,兰州大学陈全功教授等人首次对中国南北分界线给出了定量、定位分析,最窄处约26.42公里,最宽处约195.41公里,将“线”还原成“带”(如下图)。据此完成问题。

将中国南北分界由“线”还原成“带”,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RS)
B.全球定位系统(GP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计算机网络技术(CNT)

中国南北分界带西端,最接近我国的

A.种植业与畜牧业的交错带
B.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
C.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D.外流河区域与内流河区域分界线

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
B.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呈正比
C.8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都呈下降趋势
D.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不会出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