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2008年山东与全国相比经济结构状况表

注:①2008年,山东GDP比江苏多75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却少774.2亿元。②2008年,江苏研发投入占GDP的1.92%。

材料二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国际竞争的主要领域。山东是中国的海洋大省,拥有3100多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国的1/6 。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之首,海洋经济生物60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3 种,海域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巨大。2009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6150亿元,增长15% ,占全省GDP的18%以上,占全国海洋经济总量的1/5。2009年9月,山东提出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区域增长极。

材料三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源远流长,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誉。既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还有波澜壮阔的革命文化、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近年来,山东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15%。
材料四  2009年年底《阿凡达》在美国正式上演,截至目前,全球票房已达18亿美元。《阿凡达》的成功,与使用纯熟的3D特效技术产生的震撼视觉效果、导演超凡的想象力和价值取向有关。影片吸收了印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髓,所宣扬的生态环保、尊重生命、尊重自然的普世价值观,为印度人、中国人、欧美人所广泛接受。
(1)指出材料一(含注)显示的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必要性。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山东发展经济思路体现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
(3)依据材料三、四,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山东文化产业的新发展新突破提出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广东是经济大省,但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巨大。为此,省政府召开了一次不同地区干部参加的座谈会。座谈会上,干部们针对如何协调发展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干部甲:协调发展首先要建设新农村,当务之急是增加农民收入。为此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中心环节。因此,协调发展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命题。干部乙:当前,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矛盾很多,如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因此,各个地区要争取速度,政府要限时间、定指标、定任务,发动群众打一场协调发展的速决战。干部丙:我省省情复杂,各个地区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在统筹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用同一标准、同一模式来衡量协调发展的实际成果,要充分考虑各地所面对的各种主客观条件。
(1)结合《 政治生活》 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广东省政府促进协调发展的原因
(2)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对几位干部的发言进行评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十一五”期间能源消耗增速与GDP增速情况(单位%)

注:我国单位GDP所消耗能源是日本的5.1倍,美国的3.7倍,经济增长65%靠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的投入。
材料二: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目前,我国能耗的70%为工业能耗,能源消费的69.5%为煤炭消费,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燃烧煤排放的。政府正致力于发展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2009年11月26日宣布“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材料三:打造低碳生活,精髓在于全民参与,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如某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2012》。该片讲述的是因全球变暖等原因而引发的末世浩劫的故事:通过描述城市遭受的虚拟浩劫,使人震撼、让人警醒,提高了人们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在解决气候变暖问题上政府应扮演的角色的认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对“实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之路,就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请你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三的认识。

国际上通常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常标准,基尼系数在0.3以下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当基尼系数处于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基尼系数为0.5左右,无疑已超过了国际惯例的警戒线。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超过合理界限。
2010年10月18日,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十二五规划强调的“四个更加注重”。
“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也是“十二五”规划追求的目标。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转到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对矛盾,我们既不能因为追求公平而放弃效率,也不能只顾效率而忽视公平。旨在“调高、扩中、提低”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有望在年内出台以改变目前初次分配中资本所得偏多、劳动所得偏少的局面。
( 1 )“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要靠财政,据此回答我国国家财政在经济生活中有何作用?
( 2 ) “国富”到“民富”既要讲效率又要讲公平正义。那么我们要如何正确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头两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在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为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中,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回答:
(1)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差距?
(3)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从而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一五”期间,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富余和剩余转移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
(1)你认为国家应该为就业做哪些工作?
(2)今天的中学生是明天的劳动者,必须要做好就业和创业的准备,作为未来的劳动者你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