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等体积、等pH的NaOH溶液和NH·H
O溶液,分别全部加入到甲、乙烧杯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多 |
B.乙中沉淀一定比甲多 |
C.甲中沉淀可能比乙多 |
D.甲和乙中沉淀可能一样多 |
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物质的溶液pH <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
B.pH=4的NH4Cl溶液,溶液中c(H+)>c(OH-),且c(H+)/c(OH-)=1×106 |
C.AgCl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
D.冰醋酸中逐滴加水,则溶液的导电性、醋酸的电离度、pH均先增大后减小 |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法制镁时一般是用熔融态的氯化镁进行电解,但也可用氯化镁溶液 |
B.电解法生产铝时,可用钢网代替碳棒作阳极增大接触面积 |
C.我国第五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硬币材料为钢芯镀镍,在硬币制作时,钢芯应做阴极 |
D.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粗镍做阴极,精镍作阳极,阳极质量的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
已知铅蓄电池的总反应PbO2 +Pb +2H2SO4="=" 2PbSO4 + 2H2O ,图为铁铆钉铆在铜板上,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放电时,电路中每转移2mol电子,消耗1mol硫酸 |
B.铅蓄电池充电时,阳极电极反应为PbSO4 + 2H2O- 2e- ="=" PbO2 + 4H+ + SO42- |
C.铅蓄电池放电时,内电路硫酸根离子向铅极移动,正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
D.如图,铁铆钉发生吸氧腐蚀,在铁钉附近滴加K3[Fe(CN)6]溶液,可观察铁钉附近有蓝色沉淀产生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固体Mg(OH)2存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NH4Cl固体,能使Mg(OH)2固体减少 |
B.为了避免电解液中CuSO4因水解发生沉淀,可加入适量稀硫酸抑制水解 |
C.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碳酸钠的溶液,可以得到碳酸钠固体 |
D.溶液导电过程是电解的过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强 |
反应2C + O2=2CO 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含11.2g KOH的稀溶液与1L0.1mol/L的H2SO4溶液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 C(s)与足量O2(g)反应生成C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21 kJ 1 |
B.12 g C(s)与一定量O2(g)反应生成14 g CO(g),放出的热量为110.5 kJ |
C.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C(s) + O2(g)=2CO(g) ΔH=-110.5 kJ/mol |
D.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2KOH(aq)+H2SO4(aq)=K2SO4(aq)+2H2O(l)ΔH=-114.6 kJ/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