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硫等物质循环的简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中流动形式为______,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转换则以______的形式。
(2)如果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增重2kg,至少需要生产者提供____kg。
(3)如果图示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图中标号____所代表的内容越复杂,则这个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越大。在牧业生产中,为保护优良牧草,连年使用同一种化学杀虫剂,常导致害虫再度大爆发。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珠湿地公园是城市内湖湿地与半自然果林镶嵌交混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广州市的“南肺”和“肾”。
(1)湿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除图中的螺蛳(以藻类为食)和几种水生植物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外,湿地生态系统还包括成分。
(2)海珠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广州之“肾”,是因为其具有功能。但是,如果湿地生态系统长期遭到生活污水的污染,就容易发生水华现象,导致锐减,从而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海珠湿地后期改造主要是通过种植多种植物来降解生活污染物,解决水华问题,此举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
(3)某研究小组同学发现,同时使用黑藻和好氧细菌能够大大提高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请简述其原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Ⅰ.苯丙酮尿症是一种由致病基因决定的氨基酸代谢病,常造成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而导致智力低下。下图是一苯丙酮尿症家族的家系图。
(1)据上图可推测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判断理由是。
(2)若以A、a代表相关等位基因,则4号的基因型是。为检测8号是否为携带者,通常采用基因探针检测,即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含有________基因的DNA片段为探针,与待测基因进行杂交,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8号为携带者。
Ⅱ.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广东常见的室内昆虫,长期使用杀虫剂后发现其抗药性增强。
(3)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导致的。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SS个体数为26,Ss个体数为18。则抗性基因频率为。
(4)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杀虫剂杀灭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
(5)德国小蠊的性别决定为XO型,雌性具有的性染色体为两条X染色体(XX),雄性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XO)。正常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性,其正常减数分裂产生的两种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甲图表示不同生理状态下水稻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的四种状况。乙图表示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结果。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细胞器(填图中序号①或②)是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布在其内的上。
(2)将玉米的PEPC酶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常常采用方法。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后,要通过技术培育成水稻幼苗。
(3)乙图中原种水稻在a、b、c点时,叶肉细胞依次处于甲图的状况。在a~d段,影响原种水稻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4)在光照强度为12(×102μmol•m-2•s-1)时,转基因水稻合成O2量与原种水稻合成O2量的比值是,因而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____________环境中。
如图是培育表达人乳铁蛋白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路线。图中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ampR表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amHⅠ、HindⅢ、SmaⅠ直线所示为三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
(1)图中将人乳铁蛋白基因插入载体,需用________限制酶同时酶切载体和人乳铁蛋白基因。筛选含有重组载体的大肠杆菌首先需要在含________的培养基上进行。
(2)能使人乳铁蛋白基因在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调控序列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启动子 | B.tetR | C.复制原点 | D.ampR |
(3)过程②可采用的生物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
(4)对早期胚胎进行切割,经过程②可获得多个新个体。这利用了细胞的________性。
(探究创新题)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某同学想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请你帮助完成相关设计。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1)实验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去掉。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A、B,分别加入____________。然后在A烧杯中加入30 mL的土壤浸出液,在B烧杯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④在A1、B1中加入____________。在A2、B2中加入____________,并加热。
⑤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现象:
如果支持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