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民族三原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
B.民族平等是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
C.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保障 |
D.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自己的哲学视为“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里的学问”,
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的变革。这表明
①是否研究时代的迫切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旧哲学的本质区别
②关注与无产阶级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③哲学社会功能的缺失是以往旧哲学区别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标志
④为无产阶级提供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
B.“天地为万物之本” |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
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C.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11月份的第三个星期四定为“世界哲学日”,“哲学日”
的发起人说,哲学就是要触动每个人的精神世界,让人认识自己,回到并守护自己的精神家
园。这说明
A.有了哲学,生活就快乐了 |
B.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
D.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
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标准是
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
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
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
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