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体内一些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变化的外界环境。右图为人体调节该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②分泌量增加,会导致 分泌量减少,此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___调节。在②分泌量增加的同时,
_____________的分泌量也增加,二者协调作用,保证机体应急反应的顺利进行。
(2)在应急反应过程中,人常会出现瞳孔放大、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现象,在这些反应过程中兴奋都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血液的PH、温度、化学成分等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人体具有维持______________的能力,体现这种能力是在___________的调节下,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现的。
(4)在③分泌增加时,如果为垂体细胞提供3H标记的氨基酸,则3H将首先在___________(细胞器)中出现,随后依次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中出现,最后在垂体细胞外出现。
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③、⑤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用字母表示)
A.神经递质 | B.载体蛋白 | C.性激素 | D.血红蛋白 E.呼吸酶 F.抗体 |
(2)若⑧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⑧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有。
(3)外界环境温度下降刺激皮肤上冷觉感受器,感受器产生兴奋时,此过程中神经纤维膜内电位变化是__。神经冲动传导到位于______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
(4)血糖升高后,参与机体调节血糖平衡的系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⑥过程表示某种病毒第一次侵入人体, 则参与该过程的免疫细胞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毒第一次侵入一定会导致免疫能力增强吗?请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植物向光性现象解释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单侧光导致了生长素由向光侧转移到了背光侧;
观点二:单侧光导致向光侧生长素分解;
观点三:单侧光导致向光侧产生了抑制生长的物质。
某生物小组为探究植物向光性的机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装置,通过对A、B、C、D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分析,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一;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观点二;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支持观点三。
(2)为探究赤霉素的某一生理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目的: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实验程序:种子消毒→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根据某次实验的观察得到以下记录:
第2天 |
第4天 |
第6天 |
第8天 |
第10天 |
第12天 |
第14天 |
|
实验组 |
10% |
50% |
90% |
97% |
97% |
97% |
97% |
对照组 |
0% |
10% |
50% |
70% |
80% |
90% |
97% |
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设计方案中因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实验设计方案应记录什么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据表格中数据记录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周期的问题。
图1为细胞周期的模式图,图2为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方框内填图中的数字,横线上填文字)。
(1)图1中,X期代表______________;细胞内X期后加倍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诊断染色体数目是否发生变化时,需选择[ ]___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4期消失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重建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除6外,含有核酸的结构还有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图2中,具有选择透过性膜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可多选)
A.[5] | B.[6] | C.[7] | D.[8]E.[9]F.[10] |
右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一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除了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之外还有。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是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暗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暗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_______倍。;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低、高)。
(4)CO2浓度为0.003%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高、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