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2—33题下列有关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世纪中期甲国人口急剧减少 |
B.20世纪初期乙国人口增长最快 |
C.在欧洲发达国家中,出现了与甲国相同的情况 |
D.老年人口比率,乙国高于甲国 |
下列关于人口问题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人口增长过快、人均粮食及资源占有量明显减少 |
B.乙国人口增长过快,是因为经济水平高 |
C.最近乙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城市化进程明显减慢 |
D.最近甲国人口增长过于缓慢,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以下问题。下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
下图是东莞市2010-2013年产业结构变化图,则期间东莞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
C.第三产业波动上升 |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
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
A.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
B.上海等大城市中的人口大量迁往苏南地区 |
C.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
D.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外资企业蓬勃发展 |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西调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有效治理荒漠化。据此回答以下问题。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
A.利用地势全程自流 | B.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 |
C.渤海污染程度最低 | D.离西北沙漠地区较近 |
通过海水西调改善西部沙漠环境,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该工程带来的问题是
A.导致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
B.由于大量调水,引发西北、华北频繁洪涝灾害 |
C.导致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 |
D.大量调海水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 |
2007年江苏省与青海省的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064亿元和121亿元,图是我国两省该年的农业结构图。有关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江苏省以种植业为主,青海省以畜牧业为主 |
B.江苏省气候温暖湿润,水域面积广 |
C.青海省畜牧业产值远高于江苏省 |
D.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草地广,耕地面积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