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年轻的物理学家高锟发表论文,提出了“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取代铜线传输电信讯号”的大胆构想,被人认为异想天开。高锟不为所动,潜心光纤通信研究。他的设想逐渐变成现实,光纤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电话和高速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网络运行奠定了基石。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并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回答11—12题。高锟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功的事例体现了
①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高锟研究光纤,推动电信信号传输的变革说明
| A.认识具有无限性 | B.真理都是不确定的 |
| C.真理是主观的、易变的 |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
下列关于哲学、世界观、具体知识之间联系的正确说法是( )
| A.哲学是世界观和具体知识的统一 |
| B.哲学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具体知识 |
| 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
| D.哲学决定世界观,世界观决定具体知识 |
走向高度精神文明的人类社会应该建立“学习型社会”,应该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 A.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 B.实行高中义务教育 |
| C.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 | D.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
2010年以来,“G族”异军突起。G族,泛指3G时代常使用手机上网、阅读、音乐视频等功能的人群。新华网、中国网络电视手机网等都通过手机网络实现了中国“两会”传播到全球各地。这表明
① 大众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 大众传媒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③ 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 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④ |
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容易产生偏见,使文化僵化,不能适应时代变迁。这启示我们
① 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 必须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 必须承认各国文化有优劣之分
④ 要将其他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同等对待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1年2月,利比亚冲突不断,局势动荡。截至北京时间2011年3月2日,我国在利比亚的中国公民已经撤出35860人,中国的“国家力量”在行动。“人在海外,身处逆境时,对‘祖国’二字的感受愈发深刻,愈发亲切。”中国水电集团二局驻利比亚项目经理杨学良感叹说。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 A.人的意识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
|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
| D.人们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