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66年年轻的物理学家高锟发表论文,提出了“以光代替电流、以玻璃纤维取代铜线传输电信讯号”的大胆构想,被人认为异想天开。高锟不为所动,潜心光纤通信研究。他的设想逐渐变成现实,光纤的应用日益广泛,为电话和高速互联网等现代通讯网络运行奠定了基石。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并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回答11—12题。
高锟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功的事例体现了
①实践是人们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高锟研究光纤,推动电信信号传输的变革说明

A.认识具有无限性 B.真理都是不确定的
C.真理是主观的、易变的 D.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创新的社会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是因为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以人为本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事物的性质是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下边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要看到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C.办事物情要从实际出发
D.人的认识源于实践

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使人类的优生成为现实,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人工干预克服某些不良的遗传因素。这说明
①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②人类在主观和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某些规律 ③人类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 ④人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利用规律改造世界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下列选项中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D.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中国古代就有“仁者寿”、“上善若水”的说法。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也证明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心善的人往往心平如水,能化解人生的烦恼,从而延年益寿。这说明

A.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C.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活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