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评价洋务运动的实践者李鸿章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以下与其“伟人”评价无关的史实是
| A.1865年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 B.创办的开平煤矿打破洋煤对市场的垄断 |
| C.1872年建立继昌隆缫丝厂 | D.建立轮船招商局标志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 B.肯定人的价值 |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推崇君主的权威 |
“四月天山路,今朝瀚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此诗写在
| A.平定“三藩之乱”后 | B.收复雅克萨之后 |
|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时 | D.平定噶尔丹叛乱时 |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 |
| C.以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 D.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 |
《中国史纲》指出“他(秦始皇)让秦国原有的军队依旧集中在秦国本部,少数地方兵只是警察的性质。……为的是任何地方若有叛乱,中央军可以迅速赶去平定。历来创业之主的军事布置没有比始皇更精明了。”秦始皇实现上述目的主要通过
| A.在中央设太尉 | B.修筑驰道 |
| C.在地方设郡县 | D.皇帝直接掌握军权 |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形成强有力的政治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