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另外,雅典居民中有很大一部分不享有公民资格,如奴隶、妇女和外国侨民。这些群体的人从事劳动,雅典公民搞政治。”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材料三 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二中“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原因?“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既加强中央权力,同时又避免专制独裁的?
(2) 材料三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美英近代民主政体形成特点的认识。(4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管的最好的政府”。
(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材料三中说“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的思路指什么?模式僵化了又指什么?这一模式带来的主要弊端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中A、B、C、D分别代表了哪四位航海家的远航?(4分)
材料二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近代史》
(2)材料二告诉我们18世纪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简析其原因。(2分)
材料三 约在上一世纪中叶,英国是棉纺织工业的主要中心,由于对棉纺织品的需要急剧增长,那里自然就成了发明机器的地方,这些机器借助了蒸汽发动机,首先完成了棉纺织工业的革命,接着完成了其他纺织工业的革命。此后,使英国的工业品在大西洋彼岸的所有市场和欧洲某些市场上获得了实际的垄断地位。当1815年和平恢复时,拥有使用蒸汽的工厂的英国,已经能够供应全世界,而其他国家当时还几乎不知道蒸汽机,在工业生产方面,英国已经远远走在它们前面了。
——节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
(3)依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1)概括材料一中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材料二: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
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
大国崛起的关键往往在于把握历史机遇,顺应历史潮流,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三:19世纪上半期,一个政论家的描述:_______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海洋彼岸的亲人将用我们的船只从密西西比河流域给我们运来他们种植的棉花;俄罗斯将为我们的工厂和作坊贡献它的大麻、亚麻和铁矿石。我们熟练的机械工和技工制造必要的机器,把这些原料织成精美的布匹,销往各国。……我们的船只满载着原料归来,又将满载着制成品返回地球的各个角落。
材料四: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
年份 区域 |
1860 |
1880 |
1900 |
联合王国(英国) |
19.9 |
22.9 |
18.5 |
法国 |
7.9 |
7.8 |
6.8 |
德意志(日耳曼各邦) |
4.9 |
8.5 |
13.2 |
美国 |
7.2 |
14.7 |
23.6 |
请回答:
(1)结合图1说明:贸易中心怎样的变化使得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产生了“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判断?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从世界的“边缘”到世界的“中央”后,西班牙等国干了些什么?
(2)结合图2说明:材料三中的空格处应该填上哪个国家比较合适?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该国在当时的世界经济中能取得这样的地位?
(3)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主要是什么?
(4)19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
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世界开始向近代社会迈进,中国社会经济在这股潮流的冲击之下,也开始了艰难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西汉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
行业 |
1895年 |
1899年 |
发展速度(1895=100) |
|
棉纺织业 |
华商纱厂纱锭数(枚) |
14653 |
69564 |
474.7 |
机制面粉业 |
华商厂产量(万包) |
2047 |
6766 |
330.5 |
缫丝业 |
华商厂出口量(担) |
3039 |
4175 |
137.4 |
沿海地区丝车数(台) |
38569 |
45278 |
117.4 |
|
内地丝车数(台) |
7943 |
29270 |
368.5 |
|
卷烟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85 |
154 |
181.2 |
火柴业 |
华商厂资本额(万元) |
126 |
241 |
191.3 |
水泥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68 |
190 |
279.4 |
机械采煤业 |
华商厂产量(吨) |
89 |
145 |
162.3 |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
材料四:祝大椿办上海公益纱厂,“其初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以推广销路,让一部分股份给英人,改为中英合办”。荣宗敬和荣德生号称“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反对。
——《历史教学》
材料五:……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数量远超以往……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闭炉停机;纱厂结账,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以上摘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封建时代怎样的基本经济思想?试谈这一政策对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
(2) 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经济出现怎样的变化?从材料二看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征。
(4) 材料四、材料五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曲折发展的命运对我们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