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
材料一 孔子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材料二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拿破仑法典明确规定:年满20岁的“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人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这项原则否定了封建特权制,消除了等级差别。这就废除了旧法律加之于广大人们的各种政治歧视、人身束缚和苛捐杂税等。
材料四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近几年全市管理的各类“民告官”案件进行复查调研显示,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总是败多胜少,1999年以来败诉率一直高居53%以上。普通老百姓与行政机关“对簿公堂”,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在“民告官”诉讼中老百姓赢得胜利,更是一件令人欣慰而又值得赞赏的事情。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所谓“度”的含义以及对晋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的理由。(4分)
(2)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有何进步之处?(4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材料四现象出现的法律制度和民众意识方面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制观念和法律制度的发展历程的认识。(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改革开放 罗马法的作用与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第28任总统,他所秉持的国际事务中的理想主张被后人称为“威尔逊主义”。
材料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1918年12月28日威尔逊的演说
(1)材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6分)
(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9分)

【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绝对权力与受限制的权力、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争,与英国的公民权与君权之争相类似,已成为美国宪政史的要义。……结果美国政府也被公正地称为一种妥协的制度,这就是说,一个缺少一致性的制度。它既不像欧洲旧政府那样建立在传统之上,也不像追随法国革命的政府那样建立在原则之上,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的相互妥协和暂时搁置对立原则的对抗的做法上,这些原则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居于支配地位。
——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美国革命的政治原因》
材料二“法国从美国人那里学来的是革命的理论,而不是他们的政体理论,是他们一刀两断的气魄,而不是修修补补的艺术。”
——(英)约翰·达尔贝格·阿克顿《法国革命演讲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宪政进程中存在哪些争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政府最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法两国宪政进程的不同特点及两国民主政治的共同本质。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对近代日本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材料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日】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1875年)
(1)结合日本历史,说明福泽谕吉为什么提出“汲取欧洲文明”的主张,明治维新中有哪些“汲取欧洲文明”的做法?试举两例。(10分)
(2)材料认为“汲取欧洲文明”的理想途径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欧美之间联系已日益密切。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这样论述:“欧化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政治统治或文化渗透。它还包括实际的生物取代即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有形的取代……带着他们的政治制度、谋生方法和文化传统蜂拥而入,占据了土著居民的领土。因此,随海外地区种族上的欧化而来的必然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欧化。”
美国科技史学家内森·罗森堡在《技术与美国经济的增长》一书中写道:“当19世纪美国开始工业化的时候,它是踏上了一条大不列颠早已指明的道路。”美国崛起后又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唐长安城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由外郭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外郭城从东西南三面拱卫皇城与宫城,是一般群众与官僚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它的南面是皇城,为中央衙署所在地。宫城居全城北部正中,为宫殿区,是皇帝及后宫人员的住处。城内百业兴旺。北宋都城——东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基本上继承了隋唐以来的传统,有三重城垣围护,外城为商业区和居民区;内城坐落在外城的中央,亦为商业与居民区,皇城在内城的中央稍偏西北,不仅是东京城的核心,更是北宋王朝的中枢。在城市发展上,东京城最重要的变化,是坊市制度的崩溃,北宋初年,东京基本上仍保留古代的坊(里)市制度,市民居住区为坊,商业区则有东市、西市。但是,随着东京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商业活动已不限于东、西两(市),而且三鼓以前的夜市已经合法,市不但突破了区域的限制,而且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市制开始崩溃。
——宁欣《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二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标志着规划成为重要的政府管理职能和引导城镇化进程的公开政策。同时,政府的公共政策在英国城镇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由伦敦政府购土地作为“绿化隔离带”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l957年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从l949年的98个增加到l40个;另外中西部也兴起了一系列工业城市,如郑州、包头、兰州、西安、成都等。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唐朝长安与北宋东京布局上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北宋东京坊市制度崩溃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